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0     共 2552 浏览

原文呈现

云收雨过波添,

楼高水冷瓜甜,

绿树阴垂画檐。

纱厨藤簟,

玉人罗扇轻缣。

---

一、词牌溯源与作者简介

词牌考证

"净沙"越调曲牌,始见于元代周德清《中原音韵》。其定格为五句六韵,句式"六六六四六"白朴此作完全遵循曲律规范,第三句"绿树阴垂画檐"""暗藏仄韵,体现元曲"少韵密"。

白朴生平

白朴(1226-1306),字仁甫,号兰谷,"元曲四大家"。金亡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),《录鬼簿》载其"不屑仕进,放浪形骸"其散曲现存小令37首,套数4套,多写隐逸闲情,本曲即为其避居金陵时所作。

---

二、逐句注释与白话译文

1.云收雨过波添

  • 注释:"波添"雨后水位上涨,《淮南子》有"大雨既至,波涌涛起"之典
  • 译文:骤雨初歇乌云散,池塘新涨三尺波

2.楼高水冷瓜甜

- 注释:"水冷"井水镇瓜习俗,《东京梦华录》载"时节,巷陌皆卖冰镇瓜果" - 译文:独上高楼沐晚风,井浸寒瓜沁齿凉

3.绿树阴垂画檐

  • 注释:"画檐"彩绘屋檐,白居易《秦中吟》有"富家女,金缕绣罗襦"可参看
  • 译文:浓荫如幕垂朱阁,碎影斑驳映雕梁

4.纱厨藤簟

  • 注释:纱帐称""始见《齐民要术》,藤席乃唐宋避暑佳品
  • 译文:碧纱帐里藤席滑,冰肌玉骨自清凉

5.玉人罗扇轻缣

  • 注释:"缣"双丝细绢,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载"宋时贵纨绔,贱罗缣"
  • 译文:美人执扇缣衣薄,暗香浮动月黄昏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解析

意象组合

全篇运用"波-楼阁-树荫-纱簟-罗扇"五重意象,形成"远及近、由物及人"蒙太奇式画面转换。其中"甜"与"水冷"通感修辞,延续苏轼"盘荐琥珀"味觉描写传统。

色彩美学

隐含"(黑)- 绿水(青)- 画檐(彩)- 纱帐(白)- 罗扇(素)"的色彩渐变,符合郭熙《林泉高致》"春山淡冶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欲滴"的季候表现法则。

---

四、历史语境探微

1.物质文化

元代江南已有"窖藏冬冰,夏日取用"记载(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),曲中"水冷"反映蒙元时期南北冷饮技术的融合

2.社会风俗

"人罗扇"暗含元代女性地位提升现象,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等剧作均有类似描写,迥异于宋代闺阁词中的封闭意象

3.文人心态

白朴经历金元易代之变,此曲看似写景,实为"适其表,郁愤其里"的遗民文学典型,可比对倪瓒"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"的题画诗

---

五、比较文学视野

1.纵向对比

  • 较之白居易《池上早夏》"船如野渡,篱落似江村"的直白,白朴更重意境营造
  • 较之后世王磐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的讽刺,本曲保持"涉理路"纯诗性

2.横向参照

- 与马致远同牌名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比较:白朴重"定格"作擅"纵深" - 与卢挚《沉醉东风·闲居》对照:同写消夏,卢曲多市井气,白作蕴士大夫雅趣

---

六、现代阐释空间

1.生态美学价值

曲中建构的"自然降温系统"树荫-水冷-藤簟-罗扇)对当代低碳生活具有启示意义

2.情感疗愈功能

"静自然凉"的东方智慧,与德国学者Wohlleben《树的秘密生命》中"森林浴"理论形成跨时空呼应

3.文化传播载体

2024年苏州博物馆"消夏"特展曾将此曲与明代仇英《竹院品古图》并置展出,验证其永恒艺术魅力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