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平山阑槛倚晴空,山色有无中。
手种堂前垂柳,别来几度春风。
文章太守,挥毫万字,一饮千钟。
行乐直须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。
```
---
1.平山阑槛:指扬州平山堂的栏杆,为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
2.山色有无中:化用王维《汉江临眺》"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"3.手种堂前垂柳:欧阳修曾在平山堂前亲手种植柳树
4.文章太守:指刘敞(字原甫),时任扬州太守
5.一饮千钟:极言酒量之大,钟为古代酒器
平山堂的栏杆倚靠着晴朗的天空,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。
当年我亲手栽种的堂前垂柳,离别后已历经几度春风。
你这文采风流的太守,下笔便是万言文章,举杯可饮千钟美酒。
人生行乐应当趁年少时光,且看酒杯前我这白发老翁。
---
上阕以空间描写开篇,"平山阑槛倚晴空"宏伟气象,后转入时间维度"几度春风"形成时空交响。下阕"文章太守"句构成鼎足对,凸显人物风采。
表面写送别欢宴,实则蕴含三重情感:
1.数字夸张:"万字"千钟"强烈对比
2.典故化用:巧妙改造王维诗句
3.意象组合:晴空、山色、垂柳构成文人画意境
---
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(1056年),时欧阳修49岁,在京任翰林学士,送别继任扬州太守的刘敞。
刘敞为北宋著名学者,与欧阳修同在馆阁任职,二人交谊深厚,多有诗文唱和。
---
1. 早期文人词的代表作
2. 突破"为艳科"的传统
3. 开创"词"题材类型
1. 后世多次题咏平山堂(如苏轼《西江月》)
2. "山色有无中"成为扬州经典文化符号
3. 明代《词品》评此词"感慨深挚"#### 版本考据
现存最早见于南宋《乐府雅词》,元代《唐宋名贤百家词》有异文"毫"作"翰"
---
与同类送别词比较:
对比维度 | 柳永《雨霖铃》 | 本词 |
---|---|---|
情感基调 | 凄婉缠绵 | 旷达洒脱 |
时空处理 | 线性叙事 | 时空跳跃 |
人物形象 | 羁旅行役 | 文人雅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