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3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```

香冷金猊,被翻红浪,起来慵自梳头。任宝奁尘满,日上帘钩。生怕离怀别苦,多少事、欲说还休。新来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

休休!这回去也,千万遍阳关,也则难留。念武陵人远,烟锁秦楼。惟有楼前流水,应念我、终日凝眸。凝眸处,从今又添,一段新愁。

```

二、词牌溯源

1.词牌起源:凤凰台上忆吹箫典自《列仙传》中萧史弄玉吹箫引凤故事,双调九十五字,前段十句四平韵,后段十一句五平韵

2.格律特征:上下阕均以平声"尤"韵贯穿,形成绵长愁绪的声韵效果

三、注释精解

关键词注解
金猊狻猊造型铜香炉,宋代闺阁常见陈设
被翻红浪化用柳永"香衾睡未足,红浪翻鸳被"暗指独眠辗转
武陵人远双关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与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典故,喻丈夫赵明诚远行
秦楼即凤台,呼应词牌本源,暗含弄玉独守空楼意象

四、现代译文

薰香冷却在狻猊炉中,锦被乱卷似红浪翻涌,晨起倦怠不愿梳妆。任凭妆奁积满尘埃,日影已爬上帘钩。最怕触动离别的愁苦,万千心事终化作无言。近来消瘦,非因醉酒伤身,亦非悲秋所致。

罢了罢了!这次远行,纵使唱遍阳关三叠,终究难以挽留。想那武陵人渐行渐远,烟雾笼罩凤台空楼。唯有楼前潺潺流水,该记得我终日凝望的身影。在那凝望之处,从今又添一段崭新愁绪。

五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系统建构

  • 嗅觉意象"香冷"触觉意象"翻"形成通感联动
  • "楼前流水"的永恒性与"陵人远"的离散性构成时空对立
  • "新瘦"连否定的特殊句式,开创李清照标志性抒情范式

2.情感表达艺术

  • 层层递进:从"慵自梳头"肢体语言到"欲说还休"活动
  • 矛盾修辞:"千万遍阳关"的夸张与"也则难留"理智形成张力
  • 时空折叠:将弄玉传说、陶潜典故与现实处境三重时空并置

六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考据

根据《金石录后序》记载,此词应作于1108-1121年间,正值赵明诚频繁外出访碑阶段。青州归来堂时期,李清照独居期间多有望夫之作。

2.社会文化语境

  • 宋代闺阁词的发展已达高峰
  • 金石学研究热潮导致学者频繁远行
  • 词体已从应歌之作转向个人抒情载体

七、比较研究

1. 与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共构"词双璧"2. "新瘦"句法对后世吴文英"带渐宽终不悔"的影响

3. 与朱淑真《减字木兰花·独行独坐》的寡居词比较

八、学术争议

1. "武陵人"是否暗讽赵明诚纳妾之说

2. 词中"楼"意象与李白《忆秦娥》的互文关系

3. 现存43种版本中"上帘钩"与"月上帘钩"的校勘问题

九、文化影响

1. 成为后世"怨词"范式

2. "欲说还休"入选《宋词三百首》经典评点

3. 现代音乐人周云蓬曾为此词谱曲传唱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