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拔不断(双调)
作者:乔吉(1280-1345)
原文:
> 旧酒投,新醅泼。
> 老瓦盆边笑呵呵,
>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。
> 他出一对鸡,我出一个鹅,
> 闲快活。
1.旧酒投:投即再酿,指将陈酒作为酒母加入新酿
2.新醅泼:泼通"酦"指初酿未滤的浊酒
3.老瓦盆:元代民间粗陶酒器,与贵族"金樽"形成对照
4.山僧野叟:特指隐士群体,元代"九儒十丐"制度下的文化符号
(韵文形式呈现)
陈年酒曲重发酵,
新酿浊酒正飘香。
围着粗陶瓦盆谈笑欢畅,
与山寺僧侣、乡野老翁唱和诗章。
你带来肥鸡一对,
我拎着家养肥鹅,
这般闲适才是真快活模样。
-三重解构:
① 对功名价值的否定(对比关汉卿《南吕·一枝花·不伏老》)
② 对朴素生活的礼赞(可与马致远《双调·夜行船》互文解读)
③ 对群体温暖的追寻(元代文人结社现象的精神投射)
1.创作年代推定:约作于至顺年间(1330-1333),乔吉五十岁后隐居杭州时期
2.社会语境:
3.文学流派:
属"丽派"曲,区别于张可久的典雅化倾向
1.与陶渊明对比:
2.与日本俳句:
松尾芭蕉"池"句的寂寥感,恰与本曲喧闹形成东西映照
1."闲快活"本质论:
2.版本差异:
明代《乐府群玉》本作"快活"《太平乐府》作"快活"### 八、现代价值
1.生态智慧:呈现前工业时代的可持续生活范式
2.心理疗愈:为当代焦虑症提供文化参照方案
3.创作启示:口语化写作的成功范例(全曲仅34字)
附录:相关研究文献
1. 李昌集《中国古代散曲史》第三章第四节
2. 杨栋《中国散曲学史研究》元代部分
3. 门岿《元曲百家纵论》乔吉专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