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08     共 2546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凭阑人

作者:张可久(约1270-1348后)

原文

```

江水澄澄江月明,江上何人搊玉筝?

隔江和泪听,满江长叹声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澄澄:形容江水清澈而平静的状态

2.搊(chōu)玉筝:弹奏装饰精美的古筝,"搊"元代特有的拨弦动词

3.和泪听:含泪聆听的动宾结构,体现情感投射

4.长叹声:双关语,既指江涛声,又暗含历史喟叹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清澈的江面倒映着皎洁月光,

是谁在江上拨弄着玉饰的筝弦?

我隔江噙泪倾听这哀婉曲调,

整条江都回荡着悠长的叹息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意象建构

  • 空间维度:通过"江水-江月-江上-隔江-满江"形成闭环式空间叙事
  • 感官层次:视觉(澄澄/月明)→听觉(玉筝/叹声)→心理(和泪)递进

# (二)艺术特色

1.留白手法:始终未点明弹筝者身份,营造神秘感

2.通感运用:将听觉的筝声转化为视觉的""空间的""

3.数字修辞:全曲28字中重复4个"江"字,强化地域特性

五、历史背景

# 创作年代推定

根据张可久《小山乐府》编年,此曲应作于元武宗至大年间(1308-1311),时作者任绍兴路吏,常泛舟鉴湖。

# 社会语境

1.文人处境:元朝停科举79年(1315年方恢复),汉族文人普遍存在"途无门"苦闷

2.音乐发展:元代筝乐吸收蒙古"火不思"技法,形成特殊的"亢"

六、延伸解读

# 怀古主题新证

1.地理指向:学界存在"怀古"(王谢风流)与"塘怀古"(南宋遗事)两派争议

2.互文参照: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比较,二者同属"旅-怀古"主题

# 版本流变

  • 明代《雍熙乐府》本将"搊玉筝"作"弹玉筝"失去元代方言特色
  • 清代《钦定曲谱》调整平仄格律,第三句改为"岸和泪听" 七、学术争议

    1.主旨分歧

  • 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归为"离情别绪"
  • 现代学者罗忼烈论证为"借江月筝声抒亡国之痛"

    2.音乐性探讨

  • 任中敏指出"阑人"牌源自宋词,但张可久改造为"七七七五"格式

八、文化影响

1.后世化用

- 明代梁辰鱼《浣纱记》直接引用"江水澄澄"

- 现代作曲家陈其钢据此创作交响诗《江月》

2.海外传播

法国汉学界称为"歌剧"认为其具备完整的"序幕-冲突-高潮-尾声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