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33 浏览

---

一、词作原文

词牌名:贺新郎

标题:甚矣吾衰矣
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
原文

甚矣吾衰矣。怅平生、交游零落,只今馀几!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。问何物、能令公喜?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

一尊搔首东窗里。想渊明《停云》诗就,此时风味。江左沉酣求名者,岂识浊醪妙理。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知我者,二三子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重点词汇注释

  • 甚矣吾衰矣:化用《论语·述而》"甚矣吾衰也"强调年华老去的慨叹。
  • 能令公喜:典出《世说新语》,指能使人真正愉悦的事物。
  • 浊醪妙理:浊酒中蕴含的处世哲学,暗讽追逐名利之辈。

# (2)白话译文

(逐句对照翻译,保留原词韵律)

"我已然衰老至极啊!怅然回顾平生,故交多已离散,如今还剩几人?白发徒然垂落,看透人间万事付之一笑。试问还有什么能让我真心欢喜?我看那青山姿态秀美,料想青山看我也当如此。我们的神情与风貌,大抵相似..."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艺术特色

  • 用典密度:全词11处用典(如陶渊明《停云》、谢安"云飞风起"),体现"才学为词"的创作倾向。
  • 对比手法:"江左求名者"与"浊醪妙理"形成尖锐对照,突显诗人超然态度。

# 2.情感脉络

  • 上阕:从"矣"苍凉,转向"妩媚"的物我合一。
  • 下阕:借陶渊明自况,最终以"我者二三子"孤傲收束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析

# 1.创作时间考证

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作于庆元四年(1198年),辛弃疾59岁闲居铅山时期。时值"庆元党禁"人因主战派身份屡遭打压。

# 2.时代映射

  • "江左沉酣求名":暗指南宋朝廷苟安风气。
  • "恨古人不见吾狂":呼应岳飞"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"的悲愤。

---

五、跨文本比较

1.与《破阵子》对比:同写英雄暮年,本词更显通达,少了几分"可怜白发生"激愤。

2.与苏轼《定风波》关联:均展现"我相悦"哲理,但辛词更具政治隐喻性。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点

1."二三子"具体所指:学界有朱熹、陈亮等说,但词人可能虚指而非实指。

2."狂"解读:或为疏狂姿态,或为政治理想不得伸张的变相表达。

---

七、文化影响

1.后世化用:毛泽东"见青山多妩媚"《沁园春·重上井冈山》)直接致敬此词。

2.书法传播:现存明代祝允明手书本(上海博物馆藏),见证其经典地位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