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永遇乐·璧月初晴
[宋] 刘辰翁
璧月初晴,黛云远澹,春事谁主?禁苑娇寒,湖堤倦暖,前度遽如许。香尘暗陌,华灯明昼,长是懒携手去。谁知道,断烟禁夜,满城似愁风雨。
宣和旧日,临安南渡,芳景犹自如故。缃帙流离,风鬟三五,能赋词最苦。江南无路,鄜州今夜,此苦又谁知否?空相对,残釭无寐,满村社鼓。
```
1.璧月:典出《陈书》"璧月夜夜满"月圆如璧
2.黛云:青黑色云彩,见《历代赋汇》"黛云缭绕于仙阁"3.宣和旧日:指北宋徽宗宣和年间(1119-1125)承平景象
4.缃帙流离:化用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藏书散失典故
5.鄜州今夜:借杜甫《月夜》"今夜鄜州月"暗指南宋流亡政权
雨过初晴的圆月如白玉悬空,青黑色的薄云缓缓飘远,这美好春色由谁主宰?昔日皇家园林微寒犹在,西湖堤岸暖意渐生,旧地重游竟已物是人非。记忆中香车扬尘的繁华街道,花灯照亮如白昼的盛况,如今却再难携手同游。谁曾料想,如今烽烟断绝宵禁,满城风雨尽是愁绪。
回想汴京宣和年间的太平景象,南渡临安后风景依旧如昨。可叹典籍散落流离,元宵佳节鬓发斑白的词人,只能以苦吟排遣悲怀。江南抗元之路已绝,就像杜甫思念鄜州的夜晚,这般苦楚又有谁懂?空自对着残灯无眠,只听满村社鼓声声刺耳。
```
乐景(璧月)→ 哀情(谁主)→ 忆昔(香尘)→ 伤今(断烟)→ 怀古(宣和)→ 叹己(能赋)→ 绝望(无路)→ 孤寂(残釭)
```
1.创作时间:据《须溪先生年谱》考订为景炎二年(1277)元宵
2.时代特征:
| 维度 | 刘辰翁本词 | 辛弃疾《永遇乐》 | 李清照《永遇乐》 |
|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
| 元宵主题 | 亡国之痛 | 北伐之志 | 盛衰之感 |
| 月光描写 | 璧月(圆满) | 明月(清冷) | 落日(黯淡) |
| 核心动词 | ""7次) | "望"(5次) | ""6次) |
1."鄜州今夜"所指:
2.词牌选择动因:
1.后世和作:
2.现代阐释:
-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刊稿评"黍离之悲,至此极矣" - 叶嘉莹《南宋名家词讲录》专章分析其"双重时空"技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