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5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清江引(双调)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黄莺乱啼门外柳,细雨清明后。

能消几日春,又是相思瘦。

梨花小窗人病酒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"黄莺乱啼门外柳"

  • 黄莺:春日报时鸟,象征生机
  • 乱啼:暗示主人公心绪不宁
  • 门外柳:古人折柳赠别,隐含离愁

2."细雨清明后"

  • 时间定位:暮春时节
  • 文化背景:清明雨在诗词中常喻愁绪绵长

3."能消几日春"

  • 设问句式:强化春光易逝的焦虑感
  • 元代口语化表达典型范例

4."小窗人病酒"

  • 梨花:暮春意象,暗合"打梨花深闭门"典故
  • 病酒:源自《史记》"于髡说齐威王"典故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门外的柳枝间黄莺嘈杂啼鸣,

清明时节的细雨刚刚停歇。

这短暂的春光还能延续多久?

相思的煎熬又使人形销骨立。

独坐梨花掩映的窗前,

借酒消愁却更添病态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1.意象组合

  • 动物意象(黄莺)
  • 植物意象(柳、梨)
  • 气象意象(细雨)
  • 形成立体春愁画面

2.时空转换

  • 空间:门外→窗内
  • 时间:清明→暮春
  • 展现人物活动轨迹

# (二)情感表达

1.双重矛盾

  • 春景美好与心绪烦乱的反差
  • 饮酒求欢反致伤身的悖论

2.元代文人典型心态

  • 科举废止后的失意情绪
  • 隐逸思想与世俗欲望的冲突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推定

  • 根据张可久生平(约1270-1348)
  • 元仁宗延祐年间(1314-1320)作品可能性较大

2.社会文化语境

  • 元曲"以俗为雅"的创作倾向
  • 江南文人群体"伤春"主题的流行
  • 散曲由勾栏向书斋的转型期代表

---

六、延伸探讨

1.与唐诗宋词比较

  • 区别于温庭筠"骰子安红豆"的精致
  • 继承李清照"绿肥红瘦"的凝练
  • 发展出元曲特有的直白率真

2.后世影响

  • 明代梁辰鱼《江东白苎》的模仿
  • 清代纳兰性德"瘦尽灯花又一宵"的化用

3.现代解读

-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孤独体验

- 生态批评理论中的自然与人关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