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3     共 2532 浏览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拔不断(又名「续断弦」)

作者:王和卿(元代散曲家,与关汉卿交好)

原文

胜神鳌,夯风涛,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。

万里夕阳锦背高,翻身犹恨东洋小。

太公怎钓?

---

二、逐项解析

# (一)词语注释

1.神鳌:《列子·汤问》载渤海之东有五山,天帝使巨鳌负之

2.夯(hāng):本义为砸地基,此处指对抗风浪的力度

3.蓬莱岛:道教三仙山之一,象征永恒仙境

4.锦背:鱼背如织锦的夸张描写

5.太公:姜子牙,典故出自"愿者上钩"的渭水垂钓

# (二)白话译文

这大鱼胜过驮仙山的神鳌,

能轻易抗衡狂风巨浪,

蓬莱仙岛在它背上仿若无物。

夕阳中绵延万里的华美鱼背,

翻身时竟嫌东海太小。

姜太公又如何能钓得起它?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(一)艺术特色

1.夸张手法:通过"蓬莱"恨东洋小"等意象,构建超现实巨鱼形象

2.双重隐喻

  • 表层:对自然力量的浪漫想象
  • 深层:暗喻文人挣脱世俗束缚的理想

# (二)结构分析

  • 前三句:静态描写鱼的庞大
  • 后三句:动态展现鱼的威力
  • 末句设问:颠覆传统渔隐意象,强化反叛精神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元代中期(约13世纪末)

  • 科举废止导致文人转向市井创作
  • 散曲成为情绪宣泄的重要载体

2.作者关联

  • 王和卿善用俚俗语言解构经典
  • 同期作品《醉中天·咏大蝴蝶》同样充满荒诞色彩

---

五、延伸解读

1.哲学意蕴

  • 对庄子《逍遥游》鲲鹏意象的世俗化改造
  • 反映元代知识分子对现实压迫的精神超脱

2.曲牌特点

  • 「拔不断」调式短促有力
  • 末句仄收形成戛然而止的效果

3.后世影响

  • 明代冯惟敏《玉芙蓉》继承其夸张风格
  • 现代动画《大鱼海棠》视觉构思可能受此启发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

1. 部分学者认为"公怎钓"暗讽元朝统治者招贤政策

2.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指出""字可能借鉴北方夯歌节奏

3. 词中尺寸矛盾(负岛却恨海小)体现元代散曲特有的悖论美学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