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遇乐·落日熔金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---
注释
1. 熔金:形容落日如熔化的黄金
2. 合璧:暮云如合拢的玉璧
3. 吹梅笛怨:笛曲《梅花落》的哀怨声
4. 中州:指北宋都城汴京
5. 三五:正月十五元宵节
6. 簇带:插戴满头饰物
白话译文
西沉的太阳像熔化的黄金,暮云如合拢的白玉,不知自己身在何方。染绿的柳树笼罩浓烟,笛声吹出《梅花落》的哀怨,谁知还有多少春意?虽是元宵佳节天气晴好,但转眼或许就有风雨。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酒朋友来相邀,我都婉言谢绝。
想起汴京繁华岁月,闺中女子多有闲暇,最重视元宵佳节。戴着翡翠羽毛的帽子,插满金线雪柳首饰,打扮得整整齐齐。如今容颜憔悴,鬓发斑白,懒得夜间外出。不如躲在帘子后面,听别人的欢声笑语。
---
1. 意象的时空对照
上阕"熔金""云合璧"构成壮丽而苍凉的黄昏意象,与下阕"州盛日"的回忆形成时空交错。通过"车宝马""儿底下"对比,展现诗人从贵族生活到流离失所的巨变。
2. 情感的多重转折
3. 语言艺术特征
---
创作时间推定
根据李清照南渡经历(1127年)及词中"鬟霜鬓"描写,应作于1135-1140年间,时年50余岁,居杭州或金华。
社会语境
1. 靖康之变影响:词中"中州盛日""憔悴"的对比,反映北宋灭亡对文人心理的冲击
2. 南宋偏安心态:"岂无风雨"讽朝廷苟安政策
3. 女性视角的特殊性:通过闺阁生活细节展现历史变迁
---
版本差异
明代《花草粹编》题作"元宵"而《乐府雅词》无题,现存最早版本见于南宋《阳春白雪》手稿。
跨文化解读
法国汉学家朱迪特·戈蒂埃曾将此词与波德莱尔《巴黎的忧郁》并论,认为都展现了"性焦虑"词牌格律
双调一百四字,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,李清照突破常规在上下阕第五句皆用拗句。
---
1. 开创"寻常语度入音律"的易安体典范
2.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结合的抒情范式
3. 后世评价:明代杨慎《词品》称其"故为新,以俗为雅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