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江红·代王夫人作
试问琵琶,胡沙外怎生风色。最苦是、姚黄一朵,移根仙阙。王母欢阑琼宴罢,仙人泪满金盘侧。听行宫、半夜雨淋铃,声声歇。
彩云散,香尘灭。铜驼恨,那堪说!想男儿慷慨,嚼穿龈血。回首昭阳辞落日,伤心铜雀迎秋月。算妾身、不愿似天家,金瓯缺。
---
1.姚黄:牡丹名品,喻指王夫人被掳离宋宫。
2.雨淋铃:化用唐玄宗悼念杨贵妃典故,暗指南宋覆灭之痛。
3.铜驼恨:晋索靖预言亡国之典,指代宋室倾覆。
4.金瓯缺:比喻山河破碎,帝王家屈膝苟活。
试问北行途中的琵琶声,胡地风沙外是何等凄凉?最痛如名贵姚黄牡丹,被强行移植异域。昔日的宫廷欢宴终成过往,铜仙泪倾金盘。夜半行宫雨打风铃,声声催断肝肠。
繁华如彩云消散,宫闱香尘湮灭。亡国之恨怎堪言说!遥想热血男儿,咬碎钢牙血染襟。回望昭阳殿落日,铜雀台秋月更添哀伤。妾身宁可玉碎,也绝不像帝王家忍辱偷生!
---
1.历史事件: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,王清惠(宋度宗昭仪)随皇室北掳,于驿壁题《满江红》词抒怀。
2.文天祥动机:因不满原词末句“问嫦娥、于我肯从容,同圆缺”的消极避祸之意,以王夫人口吻重写此词,强调宁死不屈的气节。
---
-沉郁悲壮:兼具婉约词的细腻与豪放词的力度,形成“剑气箫心”的独特美学。
---
1.文学地位:与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并称“南宋双璧”,代表宋词爱国主义巅峰。
2.争议焦点:文天祥对王夫人原词的改写,反映士大夫阶层对女性亡国书写的道德要求。
3.现代解读:从性别视角看,王清惠原作展现战俘真实心理,而文天祥代作则强化了男性话语下的忠烈叙事。
---
1. 王清惠原词《满江红·题南京夷山驿》
2. 文天祥《正气歌》《过零丁洋》等同期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