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河广

作者:无名氏(收录于《诗经·卫风》)

原文

谁谓河广?一苇杭之。

谁谓宋远?跂予望之。

谁谓河广?曾不容刀。

谁谓宋远?曾不崇朝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:特指黄河

2.一苇杭之

  • 一苇:捆扎芦苇制成的筏子
  • 杭:通"航"渡河

    3.跂予望之

  • 跂(qǐ):踮起脚尖
  • 予:我

    4.曾不容刀

  • 曾:竟
  • 刀:通"舠"

    5.崇朝

  • 终朝,指太阳升起至早饭时段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(逐联对应翻译)

谁说黄河宽广?

芦苇编筏即可横渡。

谁说宋国遥远?

踮脚就能望见故土。

谁说黄河浩淼?

竟容不下一叶小舟。

谁说宋国迢递?

清晨出发午前可至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夸张修辞:通过"一苇杭之"刀"的强烈对比,突显游子归心似箭
  • 复沓结构:两章四问四答,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
  • 空间压缩: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的文学处理

# 2. 情感内核

  • 思乡情切:卫国民众流落宋地时对故土的眷恋
  • 抗争意识:用否定式诘问打破现实阻隔的象征表达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  • 约公元前7世纪卫文公时期
  • 对应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"之遗民渡河"的史实

# 2. 地理考据

  • 卫宋位置
  • 卫国:今河南淇县
  • 宋国:今河南商丘
  • 实际直线距离约200公里

# 3. 社会语境

  • 狄人灭卫后的移民潮
  • 早期华夏族群的迁徙记忆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身份

  • 主流观点:卫国流民集体创作
  • 少数派:宫廷乐官采风改编

2."广"

  • 政治阻隔说(诸侯割据)
  • 心理屏障说(文化认同)

3.宗教元素

- "一苇渡河"殷商巫术仪式的关联性讨论

---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李白"欲渡黄河冰塞川"化用
  • 现代民歌《黄河谣》的意象延续

2.哲学解读

  • 道家"大之辩"的早期文本例证
  • 存在主义"境遇与选择"古典投射

3.跨文化比较

- 与《荷马史诗》中"隔海相望"母题的平行研究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