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3       共计:2518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大叔于田,乘乘马。执辔如组,两骖如舞。叔在薮,火烈具举。袒裼暴虎,献于公所。将叔无狃,戒其伤女。

叔于田,乘乘黄。两服上襄,两骖雁行。叔在薮,火烈具扬。叔善射忌,又良御忌。抑磬控忌,抑纵送忌。

叔于田,乘乘鸨。两服齐首,两骖如手。叔在薮,火烈具阜。叔马慢忌,叔发罕忌。抑释掤忌,抑鬯弓忌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乘乘马:前"乘"为动词(驾车),后""量词(四匹马)

2.两骖如舞:两侧边马步伐如舞蹈般协调

3.火烈具举:围猎的火把同时点燃(古代田猎用火驱兽)

4.袒裼暴虎:赤膊空手搏虎(展现勇武)

5.无狃:不要习以为常(含警示意味)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第一章:叔驾驷马去猎场,缰绳如带手中扬。两侧骏马似舞步,沼泽深处火光亮。赤膊空拳搏猛虎,猎获献于君主堂。劝叔莫要常涉险,谨防猛兽将你伤。

第二章:叔驾驷马毛色黄,中间两马领前方。两侧骏马如雁阵,猎场火把正高扬。叔有神射好本领,御车技术更超常。时而勒马急停驻,时而纵马任驰翔。

第三章:叔驾花马去猎场,服马并头在前方。骖马如手随臂指,猎火熊熊照四方。叔放马儿慢步行,箭矢稀疏不慌忙。解开箭筒收兵器,弯弓入袋休猎忙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1.结构艺术

  • 三章复沓结构,通过"乘马/黄/鸨"的递进展现狩猎全过程
  • "火烈具举/扬/阜"意象变化暗示时间推移

2.人物塑造

  • 通过"虎"善射"良御"细节塑造文武双全的贵族形象
  • "抑磬控忌,抑纵送忌"的动态描写展现驭术之精

3.修辞特色

  • "如组"舞"雁行"比喻构成视觉画卷
  • 四字句为主的整齐韵律,配合""结尾的感叹语气

五、历史背景

1.社会制度

  • 反映周代"春蒐夏苗,秋狝冬狩"田猎制度
  • "献于公所"体现贵族狩猎的礼仪性质

2.文化密码

  • "虎"行为与《论语》"虎冯河"形成互文
  • 车马配置对应《周礼·夏官》"田猎之仪"3.作者考据
  • 郑玄笺注认为属《郑风》,描写郑庄公弟共叔段
  • 现代学者多主张为民间赞颂猎手的集体创作

六、延伸解读

1.哲学维度

  • "将叔无狃"体现儒家"而有节"庸思想
  • 狩猎场景暗含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敬畏

2.比较文学

  • 与《秦风·驷驖》对比可见地域狩猎文化差异
  • 西方同类题材参见《荷马史诗》中狩猎场景描写

3.现代价值

- 古代体育精神的活态呈现

- 生态保护意识的历史先声("发罕忌"节制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大东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大明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