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8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词作原文

《满庭芳·芳草池塘》

宋·李清照

芳草池塘,绿阴庭院,晚晴寒透窗纱。玉钩金锁,管是客来唦。寂寞尊前席上,惟愁海角天涯。能留否?酴醾落尽,犹赖有梨花。

当年曾胜赏,生香熏袖,活火分茶。极目犹龙骄马,流水轻车。不怕风狂雨骤,恰才称、煮酒残花。如今也,不成怀抱,得似旧时那?

---

注释精解

1.芳草池塘:化用谢灵运"池塘生春草",暗喻春景消亡

2.玉钩金锁:指门闩装饰,反映贵族生活细节

3.酴醾落尽:借荼蘼花期终结暗示春事将了(酴醾即荼蘼)

4.活火分茶:宋代点茶技艺,需炭火现煮,见《茶录》记载

---

白话译文

芳草萋萋的池塘边,绿荫笼罩的庭院里,晚晴的寒意穿透窗纱。精美的门闩轻响,想必是有客人到来吧?酒席前的寂寞,只因愁绪远至天涯海角。春光能留住吗?荼蘼花已凋谢殆尽,幸而还有梨花绽放。

回忆当年游春盛景,衣袖沾染花香,炭火烹煮新茶。极目所见尽是骏马香车,流水般穿梭的轻便马车。不惧狂风暴雨,正好配着残花煮酒吟诗。而如今,再难有当年那般心境了。

---

文学赏析(三层递进)

# 意象建构

  • 空间对照:庭院(实)与天涯(虚)形成张力
  • 时间轴线:上阕现时孤寂→下阕往昔繁华→结尾今昔对比
  • 植物象征:荼蘼(春尽)与梨花(新生)构成生命轮回

# 情感表达

1. 表层:伤春怀旧的文人传统

2. 深层:南渡后家国飘零的隐痛

3. 终极:存在主义式的时光追问

# 艺术成就

  • 突破"为艳科"局限,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熔铸
  • "煮酒残花"意象前承李煜"林花谢了春红"后启辛弃疾"消几番风雨

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:约1135年(绍兴五年)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期

2.社会语境

  • 靖康之变后第七年
  • 南宋朝廷定都临安初期

    3.词坛地位

  • 代表易安体晚期风格
  • 与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并称"南渡双璧

跨文本研究

1.与《声声慢》对比:同写愁绪,但本词保留贵族气韵

2.与辛弃疾词关系:"得似旧时那"句式影响《丑奴儿》"却道天凉好个秋"3.日本汉学评价:吉川幸次郎认为此词"将日常景物哲学化"的典范

---

存世版本考

1. 明代《花草粹编》最早收录

2. 清代《四印斋所刻词》校注争议:

  • "管是客来唦"一作"管是有人来"
  • "极目犹龙骄马""游龙骄马"异文

---

文化影响

1. 现代改编:

- 2001年话剧《李清照》第三幕核心唱段

- 2018年国风歌曲《芳草池塘》采样词句

2. 教育应用:

-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拓展篇目

- 2024年高考古诗文默写高频考点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