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词作原文
满江红·写怀
[宋] 岳飞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。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---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# 【逐句注释】
1.怒发冲冠:典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形容极度愤怒
2.潇潇雨歇:骤雨初停,暗示情绪起伏与环境烘托
3.三十功名:岳飞时年32岁,自谦功业微不足道
4.贺兰山缺:借指金国腹地(实为宁夏山脉,此处代指)
5.朝天阙:朝见皇帝,象征收复失地的终极目标
# 【白话译文】
(上阕)愤怒得头发竖起顶住帽子,倚靠栏杆时暴雨刚停。抬头遥望,对天呐喊,豪情澎湃。三十年功名如尘土般渺小,转战八千里唯有云月相伴。切莫虚度青春,待到白头空留悔恨。
(下阕)靖康之变的耻辱尚未洗雪,臣子的愤恨何时平息?我要驾战车直捣敌营,立志吃敌人肉、饮敌人血。待重整山河,凯旋朝见天子!
---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# 1. 修辞手法
- 夸张比喻:"发冲冠"饥餐胡虏肉"强化情感张力
- 时空对照:"功名""千里路"人生纵深感
- 典故化用:融合《史记》《汉书》意象,提升文本厚度
# 2. 音韵结构
- 全词93字,押入声韵(-歇、-烈、-月等),短促铿锵
- 双阕结构工整,上阕写个人抱负,下阕抒家国情怀
# 3. 情感表达
- 悲愤交织:由"悲切""子恨"递进式宣泄
- 理想主义:"朝天阙"儒家忠君爱国思想
---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# 1. 创作时间争议
- 主流观点:1136年(绍兴六年)第二次北伐期间
- 另说:1140年郾城大捷后所作
# 2. 靖康之变影响
- 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,徽钦二帝被俘,北宋灭亡
- 南宋偏安政权与金国划淮河而治
# 3. 岳飞军事处境
- 创作时正组建"家军""河朔"
- 1142年被以"莫须有"罪名冤杀,词作一度遭禁
---
五、文化影响与考证
1.版本流变
- 现存最早见于明代《岳武穆遗文》
- "贺兰山"地理争议反映文学虚构性
2.精神传承
- 抗战时期成为激励士气的精神符号
- 1980年代入选中学语文教材
3.现代研究
- 近年有学者质疑作者权属,但主流学界仍归岳飞
- 词中"匈奴"为女真族文学化表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