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7     共 2522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水龙吟·放船千里凌波去

放船千里凌波去,略为吴山留顾。云屯水府,涛随神女,九江东注。北客翩然,壮心偏感,年华将暮。念伊嵩旧隐,巢由故友,南柯梦,遽如许!

回首妖氛未扫,问人间、英雄何处?奇谋报国,可怜无用,尘昏白羽。铁锁横江,锦帆冲浪,孙郎良苦。但愁敲桂棹,悲吟梁父,泪流如雨。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凌波:形容船行迅疾如踏波浪

2.吴山:泛指江南群山

3.水府:星宿名,主水旱之神

4.伊嵩旧隐:指词人曾在伊阙、嵩山隐居

5.巢由:尧时隐士巢父、许由

6.铁锁横江:典出晋灭吴时吴国以铁链拦江

# (译文)

放舟千里顺流东下,稍作停留回望江南山色。云雾聚集在水神宫殿,波涛追随着巫山神女,九条江水向东奔涌。我这北方客子飘然南来,满腔壮志却感慨年华迟暮。想起嵩山旧居的隐逸生活,巢父许由般的故友,恍如南柯一梦转瞬即逝。

回首中原战乱未平,试问人间英雄何在?纵有救国奇谋,可惜不被重用,战旗已蒙尘黯淡。当年东吴横锁长江的防御,终被晋军冲破,孙皓徒然挣扎。如今只能敲击桂木船桨,悲吟《梁父》诗篇,任泪水如雨倾洒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建构

  • 空间意象:以"凌波"建立浩渺的纵向空间轴线,"吴山""横向地理坐标
  • 神话意象:"水府"女"的运用,将现实忧思提升到宇宙维度
  • 战争意象:"尘昏白羽"锁横江"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映射

# 2. 情感表达技法

  • 三阶递进:从个人漂泊(北客翩然)到历史反思(孙郎良苦)再到时代叩问(英雄何处)
  • 虚实相生:隐居回忆(虚)与江行实景(实)交织,强化今昔对比
  • 用典密度:全词12处用典,平均每8字一典,体现"以才学为词"的创作特征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创作时间考据

根据词中"氛未扫"指涉,应作于1127年靖康之变后,朱敦儒避乱南渡期间。此时:

  • 金兵控制中原
  • 宋高宗定都临安
  • 主战派李纲等遭贬

# 2. 词人心境折射

  • 地理位移:从洛阳到江南的逃亡路线
  • 心理落差:由"麈尾风流"谈名士沦为"流如雨"的漂泊者
  • 创作转型:标志其词风从早期婉约向中期沉郁的转变

五、词学价值定位

1.思想价值:最早以词体反思靖康之变的文学作品之一

2.艺术创新:突破传统水龙吟咏物范式,开创纪事抒情新路径

3.流派影响:为南宋辛派豪放词奠定情感基调,陆游《水调歌头·多景楼》明显受其影响

六、延伸解读

# 1. 词牌选择深意

"龙吟"宜写壮阔场景,与:

  • 长江奔涌的实景
  • 胸中激荡的愁绪

    形成声情与文情的双重契合

# 2. 同时期对比

与李清照《永遇乐》比较:

  • 同写南渡悲慨
  • 朱词侧重家国叙事
  • 李词聚焦个人遭际

# 3. 接受史考察

明代杨慎《词品》评:"忧国之思,溢于言表"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称:"悲壮淋漓,铜琶铁板之亚也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