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5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词作原文

忆秦娥·咏桐

临高阁,乱山平野烟光薄。烟光薄,栖鸦归后,暮天闻角。

断香残酒情怀恶,西风吹衬梧桐落。梧桐落,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。

---

注释解析

1.临高阁:登临高楼之意,奠定全词俯视视角

2.烟光薄:暮霭朦胧的光线逐渐暗淡

3.闻角:古代军营报时的号角声,暗示战乱背景

4.断香残酒:香炉冷烬、酒盏未干,具象化愁绪

5.西风衬梧桐落:以""强化风与落叶的互动关系

---

白话译文

独自登上高楼眺望,起伏的山峦与平坦的原野笼罩在渐淡的暮色中。乌鸦归巢之后,黄昏的天空传来戍边的号角声。

熄灭的沉香与未尽的残酒映衬着恶劣心境,萧瑟西风催落梧桐枯叶。叶片纷飞间,秋日的寂寥与个人的孤寂双重袭来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系统建构

  • 空间维度:通过"高阁-山野-暮天"形成垂直空间链
  • 时间维度:由"光薄""天"的黄昏进程描写
  • 情感载体:乌鸦(孤寂)、号角(忧患)、梧桐(迟暮)三重象征

# 艺术特色

1.双声叠韵运用:"乱山"与"平野"声韵对比

2.顶真修辞:"光薄"、"落"的重复强化节奏感

3.意境营造:末句"又还"递进式重复构成时空轮回感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时期:考证为靖康之变后(1127-1132年)流寓江南时期

2.地理线索:词中"山"特征符合浙东丘陵地貌

3.社会映射

  • "闻角"南宋初期长江防线的紧张态势
  • 梧桐意象暗喻北宋文化精英的离散命运

---

跨文本比较

1.与《声声慢》关联

  • 共同使用"细雨"
  • 本词侧重空间铺陈,《声声慢》着力时间延展

    2.与李煜词比较

  • 李煜"梧桐深院锁清秋"静态描写
  • 李清照"风吹衬梧桐落"突出动态过程

---

学术争议

1.作者归属问题

  • 《全宋词》归为李清照作品
  • 部分学者认为语言风格接近晚年朱淑真

    2."闻角"解读分歧

  • 主流观点认为指战争预警
  • 少数派论证为宋代城市宵禁信号

---

文化影响

1.后世化用

  •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引用说明"我之境" - 当代作家琼瑶《庭院深深》改编末句为"还秋雨,又还泪"2.书画创作
  • 明代仇英《秋风纨扇图》题写本词末两句
  • 清代恽寿平设色册页《桐阴词意》取材于此

---

语言学特征

1.用韵分析

  • 押入声韵(薄/角/落/寞)
  • -o/-uo韵母交替形成音韵顿挫

    2.词牌适配

  • 《忆秦娥》短促句式为愁绪表达提供形式支撑
  • 上下阕重复句实现情感复沓效果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