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词牌名:青玉案

标题:凌波不过横塘路

作者:贺铸(北宋)

原文
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

锦瑟华年谁与度?

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

碧云冉冉蘅皋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

试问闲愁都几许?
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凌波:典出曹植《洛神赋》"凌波微步"女子步履轻盈

2.横塘:苏州西南地名,贺铸曾居于此

3.芳尘:美人离去扬起的尘土,代指伊人

4.锦瑟华年:化用李商隐"瑟无端五十弦"指青春年华

5.琐窗:雕有连环花纹的窗棂,象征富贵人家

6.蘅皋: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,出自《洛神赋》

7.彩笔:典出江淹"五色笔"文学才华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那踏着凌波微步的佳人不再走过横塘路,我只能目送她的倩影渐渐远去。

这美好的青春年华该与谁共度?

月光下的小桥,花木深处的庭院,雕花窗前朱红门里——

唯有春风知道她的居所。

暮色笼罩着香草萋萋的水岸,我提笔写下令人心碎的诗句。

若要问这闲愁有多深重?

就像那平原上弥漫的烟雾般的青草,

满城飘飞的柳絮,

还有那黄梅时节绵绵不绝的雨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意象三重奏

词末"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"历代评家誉为"愁绝三境":

  • 空间维度:"一川"展现平原的广阔愁思
  • 动态维度:"絮"呈现飘零无依的状态
  • 时间维度:"梅雨"暗示愁绪的连绵不断

# (二)结构艺术

全词采用"现实—想象—抒情"段式:

1. 上片实写目送美人的怅惘(实景)

2. 中片虚拟佳人居所(虚写)

3. 下片直抒胸臆(抒情)

# (三)用典特色

全篇七处化用《洛神赋》《锦瑟》等典故,形成"—通俗"的张力:

  • "凌波"蘅皋"文人词的雅致
  • "梅子雨"江南常见意象增强通俗性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间:约作于1103-1107年间,贺铸退居苏州时

2.社会语境:北宋末年党争激烈,词人借艳情抒政治失意

3.词坛地位

  • 开创"愁"主题新境界
  • 与秦观《满庭芳》并称"北宋双璧" - "贺梅子"号即源于本词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1.接受史影响

  • 南宋周密《绝妙好词》列为首篇
  • 清陈廷焯赞其"交融,天人合一"2.现代研究
  •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认为是"最早的意识流词作"
  • 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指出"户"喻权力中心

    3.比较文学

  • 与温庭筠"过尽千帆皆不是"闺怨词双峰
  • 李清照"绿肥红瘦"的炼字法受其影响

---

七、文化价值

1.语言贡献:创造"梅子黄时雨"的经典气候意象

2.美学意义:确立"闲愁"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地位

3.地域文化:成为苏州诗词地理的重要坐标

4.当代传承:2023年苏州横塘重建"铸诗碑亭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