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青玉案
标题:凌波不过横塘路
作者:贺铸(北宋)
原文: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
锦瑟华年谁与度?
月桥花院,琐窗朱户,只有春知处。
碧云冉冉蘅皋暮,彩笔新题断肠句。
试问闲愁都几许?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
---
1.凌波:典出曹植《洛神赋》"凌波微步"女子步履轻盈
2.横塘:苏州西南地名,贺铸曾居于此
3.芳尘:美人离去扬起的尘土,代指伊人
4.锦瑟华年:化用李商隐"瑟无端五十弦"指青春年华
5.琐窗:雕有连环花纹的窗棂,象征富贵人家
6.蘅皋: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,出自《洛神赋》
7.彩笔:典出江淹"五色笔"文学才华
---
那踏着凌波微步的佳人不再走过横塘路,我只能目送她的倩影渐渐远去。
这美好的青春年华该与谁共度?
月光下的小桥,花木深处的庭院,雕花窗前朱红门里——
唯有春风知道她的居所。
暮色笼罩着香草萋萋的水岸,我提笔写下令人心碎的诗句。
若要问这闲愁有多深重?
就像那平原上弥漫的烟雾般的青草,
满城飘飞的柳絮,
还有那黄梅时节绵绵不绝的雨。
---
词末"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"历代评家誉为"愁绝三境":
全词采用"现实—想象—抒情"段式:
1. 上片实写目送美人的怅惘(实景)
2. 中片虚拟佳人居所(虚写)
3. 下片直抒胸臆(抒情)
全篇七处化用《洛神赋》《锦瑟》等典故,形成"—通俗"的张力:
---
1.创作时间:约作于1103-1107年间,贺铸退居苏州时
2.社会语境:北宋末年党争激烈,词人借艳情抒政治失意
3.词坛地位:
---
1.接受史影响:
3.比较文学:
---
1.语言贡献:创造"梅子黄时雨"的经典气候意象
2.美学意义:确立"闲愁"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地位
3.地域文化:成为苏州诗词地理的重要坐标
4.当代传承:2023年苏州横塘重建"铸诗碑亭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