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南歌子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原文:
天上星河转,人间帘幕垂。凉生枕簟泪痕滋。起解罗衣聊问、夜何其。
翠贴莲蓬小,金销藕叶稀。旧时天气旧时衣。只有情怀不似、旧家时。
---
1.星河转:银河位置移动,暗示夜已深沉
2.帘幕垂:室内帷帐低垂,营造封闭空间感
3.枕簟(diàn):竹制枕头与席子,宋代夏季寝具
4.夜何其:化用《诗经·小雅》"如何其"时辰
5.翠贴/金销:指衣物上褪色的贴绣工艺,唐代"蹙金"技艺遗存
6.旧家时:特指北宋灭亡前在汴京的生活时期
---
银河渐转方位,人间灯火次第熄灭。
竹席生凉时,方觉泪水已浸湿枕巾。
起身宽衣之际,不禁自问:今夜究竟几更天?
旧衣上莲蓬贴绣已然褪色,藕叶金线也已稀疏。
穿着当年汴京的夏衣,面对相似的酷暑天气,
唯独这颗心,再不复当年少女的情怀了。
---
上阕构建"-人间"空间,通过"星河转""幕垂"动静对照,暗示词人在封闭空间中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。"夜何其"设问,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。
突破传统闺怨词局限,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剧变结合。通过"解罗衣"的私密场景,展现战乱时代知识女性对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。
---
1.创作时期:学界推定作于1132年(南宋绍兴二年)后,李清照流寓杭州期间
2.靖康之变影响:词中"旧家时"实指1127年北宋灭亡前的贵族生活
3.物质文化印证:"翠贴金销"北宋宫廷刺绣工艺在战乱中的失传
4.词体演进:该作标志易安词风从清丽婉约向沉郁凄怆的转变
---
1.版本差异:明代《花草粹编》将"问"作"闲问"淡化焦虑感
2.接受史研究: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此词"平淡入调,故自沉着"
3.跨文化比较:与杜甫《月夜》"雾云鬟湿",皆通过身体感知写时代创伤
4.当代启示:物质遗产的非物质性消亡主题,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现代警示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