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卖花声(中吕宫)
作者:乔吉(元代)
原文:
细研片脑梅花粉,新剥珍珠豆蔻仁,依方修合凤团春。醉魂清爽,舌尖香嫩,这孩儿那些风韵。
1.片脑梅花粉:即龙脑香与梅花混合研磨的香粉,宋代《香谱》载其有"清脑醒神"之效
2.珍珠豆蔻仁:特指岭南所产白豆蔻,《本草衍义》称其"口臭气"3.凤团春:宋代北苑贡茶名,苏轼《水调歌头》有"老龙团,真凤髓"喻
4.孩儿:元代市语对茶汤的谑称,见《南村辍耕录·卷八》
将龙脑香与梅花细碾成粉,剥取晶莹如珠的豆蔻仁,按古法炮制凤团春茶。饮后神魂如醉却愈显清明,舌尖留存鲜嫩香气——这盏茶汤自有一番独特风致。
1.感官通感的运用
"醉魂清爽"形成味觉与触觉的悖论式组合,延续了李清照"脑销金兽"《醉花阴》)的香道审美传统。
2.元代市井语言的融入
"孩儿"俚俗称谓与"凤团春"雅致茶名形成张力,体现元曲"俗中见雅"的特质,可比关汉卿《不伏老》中"豌豆"的修辞手法。
3.制茶工艺的文学再现
前三句严格对应宋代《北苑别录》记载的"膏"榨茶"造茶"工序,具有文献参考价值。
1.元代茶文化转型
此曲作于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正值团茶向散茶过渡时期。乔吉笔下仍描写团茶制作,反映文人群体对宋代茶道的追慕。
2.香药贸易的影响
"片脑"龙脑香)的提及印证元代《至正四明续志》记载的南洋香料进口史,这类异域香材常与茶配伍,形成"茶"这一特殊饮品类别。
3.乔吉的创作倾向
《录鬼簿》称其"江湖间四十年"曲可见其将市井生活经验转化为艺术意象的能力,与其《折桂令·寄远》等作同属"以俗为雅"的代表。
1.与日本茶道的呼应
"香嫩"的味觉强调,近似《吃茶养生记》中"茶味至甘"表述,但元代香茶更重嗅觉体验。
2.欧洲同期文献对照
|对比项|乔吉此曲|马可·波罗记载|
|茶品|凤团春|福建砖茶|
|饮法|香药调配|加奶煮饮|
|功能|精神愉悦|治疗痛风|
1.传统制茶技艺保护
曲中记载的"依方修合"工艺,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"宋代北苑茶制作技艺"范畴。
2.茶香疗法研究
现代芳香疗法证实龙脑香具有α-蒎烯成分,与茶多酚协同作用可提升认知功能,与"醉魂清爽"的描写存在科学关联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