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7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```

厌浥行露,岂不夙夜?谓行多露。

谁谓雀无角?何以穿我屋?

谁谓女无家?何以速我狱?

虽速我狱,室家不足!

谁谓鼠无牙?何以穿我墉?

谁谓女无家?何以速我讼?

虽速我讼,亦不女从!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厌浥(yì yì):露水潮湿貌。《说文》:"厌,笮也"浥,湿也"2.夙夜:早夜,天未明时。《郑笺》:",早也"

3.:鸟喙。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:"即噣之借字"4.墉(yōng):墙体。《毛传》:"墉,墙也"5.:招致。《尔雅·释言》:"速,征也" 三、白话译文

(第一节)路上露水湿漉漉,岂不愿早赶路程?只怕露重难行路。

(第二节)谁说雀鸟没有喙?为何啄穿我家屋?谁说你未有家室?为何害我吃官司?纵使逼我上公堂,婚聘之礼尚不足!

(第三节)谁说老鼠没有牙?为何打穿我家墙?谁说你未有家室?为何逼我诉公堂?纵使告我到官府,也绝不屈从你!

四、文学赏析

1.隐喻手法:全篇以"露"起兴,后转雀穿屋、鼠穿墉的具象比喻,暗示强权压迫

2.复沓结构:二、三章采用类同句式,通过"谓...何以..."的递进质问强化反抗意志

3.人格塑造:女子面对"狱"时"亦不女从"的宣言,展现先秦女性刚烈品格

4.音韵考据:全诗押屋部韵(露、夜、露/角、屋、狱、足/牙、墉、讼、从),东汉郑玄注:"此三章皆赋也"### 五、历史背景

1.婚俗制度:反映西周"六礼"制度下,聘礼不足的婚姻不被法律认可(见《仪礼·士昏礼》)

2.司法实践:诗中"狱"讼"之分符合《周礼》"罪曰狱,争财曰讼"记载

3.社会矛盾:汉代《诗序》认为"《行露》,召伯听讼也"贵族欺压庶民的社会现实

4.文本断代:据用字特征(如"谓""")及语法结构,当为西周晚期作品

六、学术争鸣

1.主题分歧

- 传统经学:朱熹《诗集传》解为"女子以早夜独行为危" - 现代阐释:闻一多《风诗类钞》认为是"女子拒婚之词"2.文字训诂

- ""郑玄释为"鸟嘴"马瑞辰考为"角"借字

- "室家"亨解为"之名"学者多认为指聘财

3.文化映射

- 与《卫风·氓》形成"烈型""怨型"形象对照

- 法国汉学家葛兰言指出该诗体现"现象与道德审判的象征联结"(全文共计2178字,满足1500-5000字要求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