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9 15:45:52     共 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出自北门,忧心殷殷。

终窭且贫,莫知我艰。

已焉哉!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!

王事适我,政事一埤益我。

我入自外,室人交遍谪我。

已焉哉!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!

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遗我。

我入自外,室人交遍摧我。

已焉哉!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!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北门:周代都城镐京的北城门,象征政治边缘地带

2.殷殷:深重貌,《毛传》释为"也"3.终窭且贫:"窭"指居所简陋,"贫"谓财物匮乏

4.一埤益/遗:埤通""加给之意

5.交遍谪/摧:"谪",""讽,郑玄注"讥之言"

三、现代译文

(逐章对应翻译)

第一章:

走出北门忧心忡忡,

生活困顿无人懂。

算了吧!天命如此,还能怎样!

第二章:

王室差事派给我,政务繁杂压身上。

回到家门,家人轮番指责我。

算了吧!天命如此,还能怎样!

第三章:

王室任务逼迫紧,政务堆积甩给我。

迈进家门,亲人接连讽刺我。

算了吧!天命如此,还能怎样!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采用重章叠句手法,三章末句完全重复,强化"无力抗争"绝望感
  • "已焉哉"三字叹词运用,开创后世"章显志"抒情范式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双线交织:外有王事压迫,内有家人不解
  • "天实为之"的宿命论,反映西周底层官吏的生存困境

# 3. 意象系统

  • 北门意象:暗示官吏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
  • 内外对比:"王事"与"室人"双重精神围剿

五、历史背景考证

1.创作时期

  • 据《毛诗序》系于幽王时期(前781-前771)
  • 与《节南山》《正月》等讽喻诗同属"变雅"2.社会语境
  • 西周晚期官僚体系僵化,基层官吏成制度牺牲品
  • 青铜器铭文显示当时存在"事 overload"

3.作者身份推测

  • "士"低级官吏,掌文书传递之职
  • 出土尹吉甫器皿佐证当时官吏俸禄制度失衡

六、跨文本解读

1. 与《召南·小星》对比:

  • 同写小吏辛劳,但《小星》体现"夜在公"的尽责
  • 本诗展现制度性压迫下的精神崩溃

2. 对后世影响:

  • 杜甫"门酒肉臭"对比手法渊源
  • 现代公务员文学中"心层"先声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主旨分歧:

  • 传统派:政治讽喻诗(郑玄)
  • 新解派:个体生存困境书写(闻一多)

2. ""释义:

  • 天命论:统治者意志的投射
  • 自然论:不可抗力的抽象表达

八、文化衍生

1. 成语演变:

  • "门之叹"成为仕途失意代称
  • "室人交谪"家庭矛盾典故

2. 当代启示:

- 古代吏治问题的现代镜像

- 组织管理中"情绪劳动"早期样本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北山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北风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