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6     共 2522 浏览

---

原词呈现

题名:殢人娇·后亭梅花开有感
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
原文

> 玉瘦香浓,檀深雪散。

> 今年恨、探梅又晚。

> 江楼楚馆,云闲水远。

> 清昼永,凭栏翠帘低卷。

> 坐上客来,尊前酒满。

> 歌声共、水流云断。

> 南枝可插,更须频剪。

> 莫直待、西楼数声羌管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逐句注释

1.玉瘦香浓

- "瘦"形容梅花枝干清瘦,"香浓"梅花香气馥郁,形成视觉与嗅觉的对比映衬。

2.檀深雪散

- ""浅绛色梅花,"深"其色泽浓郁,"散"暗示冬雪消融的初春时节。

3.探梅又晚

- 词人感叹错过最佳赏梅时机的遗憾,隐含岁月蹉跎之悲。

4.江楼楚馆

- 泛指江南馆驿,可能暗指李清照南渡后漂泊流寓的生活场景。

5.南枝可插

- 典出《荆州记》"凯寄梅"此处化用折梅寄远的典故,表达对故土的思念。

#白话译文

梅花枝干清瘦却香气浓烈,深红色的花瓣映着残雪。今年又因来迟而错过赏梅佳期。在临江的楼阁中,看云水悠远。漫长的白昼里,倚着栏杆将翠帘低卷。宾客满座,酒杯频添,歌声与流水白云交织。南向的梅枝尚可折取,需及时修剪,切莫等到羌笛哀怨时才空叹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意象系统

1.时空对照

- 以"雪散"暗示冬季尾声,"梅又晚"建立时间纵轴;"江楼楚馆""枝"构成南北空间对照,反映作者南渡后的地理位移。

2.感官交响

- 视觉(玉瘦、檀深)、嗅觉(香浓)、听觉(歌声、羌管)的多重叠加,形成沉浸式审美体验。

#情感脉络

  • 表层:记录赏梅宴饮的雅事
  • 深层
  • "恨"贯穿全篇,既有对节序更替的敏感,又暗含家国沦丧之痛
  • "云断"人生无常,与《金石录后序》"四年之间,忧患得失"形成互文

#艺术特色

1.对比手法

  • "玉瘦""浓"的质地对比
  • "坐上客来"闹与"楼羌管"的凄清形成情绪张力

2.用典密度

- 全词至少化用3处典故(陆凯寄梅、弄玉吹箫、李璟"小楼吹彻玉笙寒"体现"铺叙典雅"创作特点。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#创作时间推定

根据词中"馆"意象及哀婉基调,学界普遍认为此词作于:

  • 绍兴四年(1134年)前后,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期
  • 与《武陵春·风住尘香花已尽》可能为同期作品,均体现"是人非"创作母题

#版本流变

  • 现存最早见于《花草粹编》卷七,明代陈耀文辑录
  • "檀深雪散"《历代诗余》中作"檀轻雪散"句差异反映传播过程中的文本变异

---

跨文本比较

1.与前期作品对比

- 不同于《醉花阴》"人比黄花瘦"的闺怨表达,本词将个人愁绪扩展为时代飘零感。

2.与同时代词人比较

- 朱敦儒《鹧鸪天》"为梅花醉不归"的疏狂,反衬出李清照词中克制的悲凉。

---

文化影响

1.后世评价

  • 清·沈曾植《菌阁琐谈》称其"能以故为新,以俗为雅"2.现代演绎
  • 2023年国家大剧院舞剧《易安》第三幕引用此词作为核心意象,通过舞蹈语汇再现"枝可插"象征场景。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