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南吕·一枝花】
攀出墙朵朵花,折临路枝枝柳。花攀红蕊嫩,柳折翠条柔。浪子风流。凭着我折柳攀花手,直煞得花残柳败休。半生来折柳攀花,一世里眠花卧柳。
【梁州第七】
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,盖世界浪子班头。愿朱颜不改常依旧,花中消遣,酒内忘忧。分茶攧竹,打马藏阄;通五音六律滑熟,甚闲愁到我心头!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,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,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。你道我老也,暂休。占排场风月功名首,更玲珑又剔透。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,曾玩府游州。
【隔尾】
子弟每是个茅草冈、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,我是个经笼罩、受索网、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。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,不曾落人后。恰不道“人到中年万事休”,我怎肯虚度了春秋。
【尾】
我是个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,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、斫不下、解不开、顿不脱、慢腾腾千层锦套头?我玩的是梁园月,饮的是东京酒,赏的是洛阳花,攀的是章台柳。我也会围棋、会蹴踘、会打围、会插科、会歌舞、会吹弹、会咽作、会吟诗、会双陆。你便是落了我牙、歪了我嘴、瘸了我腿、折了我手,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,尚兀自不肯休!则除是阎王亲自唤,神鬼自来勾。三魂归地府,七魄丧冥幽。天哪!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!
---
1.折柳攀花:隐喻狎妓行为,元代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写照。
2.铜豌豆:关汉卿自喻,象征其倔强不屈、百折不挠的个性。
3.梁园月/东京酒/洛阳花/章台柳:借指繁华享乐之地,体现作者对世俗欢愉的追求。
(节选尾曲)
我是一颗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扁、炒不爆的铜豌豆,那些纨绔子弟怎能懂得我这挣脱不开的千层锦套头?我赏的是名园皓月,饮的是都城美酒,爱的是名妓风流。纵使牙掉嘴歪、腿瘸手折,只要一息尚存,仍要在这风月场中行走!
---
---
1.元代文人境遇:科举废止,汉人知识分子沉沦市井,关汉卿借曲抒怀,反映时代集体焦虑。
2.杂剧文化影响:元曲的世俗化倾向为此类作品提供传播土壤,本曲可视为关汉卿的“自我代言”。
---
-后世评价:王国维称其“曲尽人情,字字本色”,现代学者视其为元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缩影。
-比较研究: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隐逸不同,关汉卿选择以“狂欢”对抗虚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