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

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。

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。

瞻彼淇奥,绿竹青青。

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

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。

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。

瞻彼淇奥,绿竹如箦。

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

宽兮绰兮,猗重较兮。

善戏谑兮,不为虐兮。

```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淇奥:淇水弯曲处。"奥"通"隩"岸深曲之地

2.猗猗/青青/如箦:分别形容竹子初生茂盛、成熟青翠、密集成席的三种生长状态

3.如切如磋:骨器加工工艺,喻治学严谨

4.充耳琇莹:冠冕两侧垂玉,象征身份高贵

5.如圭如璧:礼器比喻,强调德行圆满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第一章

遥望淇水弯曲处,嫩绿竹林正葱茏。

那位文雅的君子,似经精雕细琢的骨器,

庄重威严又光明,令人永难忘怀。

第二章

淇水岸边竹林翠,君子冠玉闪晶辉。

威仪凛然气度宏,深深刻印在人心。

第三章

竹林茂密如床席,君子品德似金锡。

温润如同圭璧般,幽默谈吐有分寸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比兴手法创新

  • 首创"竹"三叠意象:通过猗猗→青青→如箦的递进描写,暗喻君子德行修养的渐进过程
  • 工坊喻群:连续使用切磋(骨器)、琢磨(玉器)、金锡(金属冶炼)、圭璧(礼器制作)四种手工业术语

# 2. 人物塑造范式

  • 内外双重刻画:"瑟僩"写其庄重仪表,"咺"其光明品格
  • 矛盾统一性:"戏谑兮,不为虐兮"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当为卫武公(前853-前758)时期作品,周平王曾命武公为卿士

2.地理特征

淇水流域(今河南鹤壁)自古盛产竹,《水经注》载"川无竹"或反映西周气候较现代温暖

3.礼制映射

"耳"会弁"与西周冠冕制度完全吻合,印证《周礼·夏官》记载

---

六、文化影响

1.成语溯源

"琢磨"成为儒家修身标准术语,《论语·学而》直接引用本诗

2.后世化用

杜甫《严郑公宅同咏竹》"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"受"绿竹猗猗"

3.海外传播

日本江户时代儒者伊藤仁斋在《童子问》中专门解析此诗"如"法

---

七、学术争议

1. 主人公身份:

  • 传统说法认为歌颂卫武公
  • 现代学者朱东润提出可能是民间恋歌

2. 竹意象特殊性:

考古发现商周青铜器罕见竹纹饰,与诗中突出地位形成有趣对比

3. 文本流传差异:

东汉《鲁诗》版本"如琢如磨""琢如雕"反映汉代今古文经学版本之别

---

八、多维解读

1.生态视角

竹子的耐寒常绿特性,与君子"寒后凋"的品德形成自然隐喻

2.教育学启示

"切如磋"过程体现儒家"而知之"的渐进式教育理念

3.美学价值

开创"以物比德"传统,直接影响屈原"香草美人"象征体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泽陂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清人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