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里且贪欢笑,要愁那得工夫。
近来始觉古人书,信著全无是处。
昨夜松边醉倒,问松"我醉何如"只疑松动要来扶,以手推松曰"去"!
---
注释:
1. 遣兴:排遣意兴,抒发情怀
2. 信著:确实相信
3. 无是处:没有正确的地方
4. 何如:怎么样
白话译文:
酒醉时暂且贪图欢笑,
哪有空闲再去忧愁烦恼。
近来才明白古人书中的道理,
真正相信时却发现全无可取之处。
昨夜醉倒在松树旁,
迷糊中询问松树:"我醉得怎样?"
恍惚觉得松枝摇动要来搀扶,
挥手推开喝道:"开!
全词采用"态叙事"独特结构,上阕以议论破题,下阕用戏剧性场景收尾。两个""形成时空闭环,"笑-疑-推"链展现人物心理变化。
1.对话体运用:与松树的拟人化对话,开创"我对话"范式
2.矛盾修辞:"""是处"情感张力
3.白描手法:末句连续三个动作描写,极具镜头感
"要愁那得工夫"表面写醉态,实则暗含:
---
据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,此词作于1182-1192年间,正值辛弃疾被劾落职,闲居带湖时期。此时作者:
词中"古人书"批判,实为对当时:
1. 程朱理学空谈误国的讽刺
2. 儒家经典被政治工具化的不满
3. 主和派引经据典行为的反叛
---
1. 体现道家"者神全"思想
2. 对儒家"立言"传统的解构
3. 存在主义式的生命追问
1. 突破传统"兴词"抒情范式
2. 开创"以俗为雅"词境
3. 影响后世如关汉卿《不伏老》等创作
"松"意象在后世:
---
1. 元大德本《稼轩长短句》作"以手推松曰去"
2. 明毛晋汲古阁本增补语气词"曰'去!'"3. 清代四库全书本对"是处"校注争议
1. 清·陈廷焯:"稼轩《遣兴》词,愈狂愈见其忠"2. 梁启超:"词字字醉态,句句醒语"3. 钱钟书:"构经典的经典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