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小桃红
作者:乔吉(元代散曲家)
原文:
```
昼长无事簿书闲,未午衙先散。
一郡居民二十万。
报平安,秋粮夏税咄嗟办。
执花纹象简,凭琴堂书案,日日看青山。
```
---
注释:
1.簿书闲:公务文书稀少,形容政务清简。
2.未午衙先散:尚未到正午,官府已结束办公。
3.咄嗟办:迅速办妥,形容治理高效。
4.花纹象简:官员手持的象牙笏板,刻有花纹,象征权威。
5.琴堂书案:指县衙公堂,典出《吕氏春秋》中宓子贱“鸣琴而治”的典故。
译文:
白日漫长,公务清闲,未到正午衙门便已散班。
一郡二十万百姓安居乐业,秋粮夏税皆迅速完办。
手持雕花象笏,倚靠琴堂书案,每日悠然眺望远处青山。
---
1.主题思想:
通过描绘官员的闲适生活,反衬地方治理的清明高效,隐含对理想吏治的赞美。
2.艺术手法:
3.语言特色:
口语化表达(如“咄嗟办”)与典雅用典(“琴堂”)结合,体现元曲“雅俗共赏”的特点。
---
1.元代吏治环境:
元代后期官场腐败加剧,乔吉借曲中清廉官员形象,暗讽现实中的冗吏现象。
2.乔吉的创作倾向:
作为“江湖散人”,乔吉常以隐逸题材抒发对官场的疏离感,此曲却罕见地正面刻画官员,可能为应酬之作。
---
1.曲牌渊源:
“小桃红”属越调曲牌,多用于写景抒情,乔吉此作拓展了其社会内涵。
2.后世评价: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乔吉曲“如神鳌鼓浪”,此曲的轻快节奏恰印证其风格。
3.相关作品:
可对比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,同写官吏却批判沉重,反映元曲主题的多样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