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一、原曲文本
曲牌名:山坡羊
作者:乔吉(元代)
原文:
晨鸡初叫,昏鸦争噪。
那个不去红尘闹?
路迢迢,水迢迢,
功名尽在长安道。
今日少年明日老。
山,依旧好;人,憔悴了。
---
二、注释与译文
# (1)字词注释
- 晨鸡初叫:破晓时分的鸡鸣,象征新一天的开始
- 昏鸦争噪:黄昏乌鸦的聒噪,暗喻世俗纷争
- 红尘闹:指人世间的名利追逐
- 长安道:借指求取功名的仕途(唐代长安为科举考试中心)
- 憔悴:面容枯槁,喻指精神耗损
# (2)白话译文
黎明鸡鸣催人起,日暮鸦喧仍未息。
谁人不在俗世中奔忙?
跋涉过漫长陆路,渡不尽迢迢水路,
功名利禄尽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。
今日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,转瞬已成垂暮老者。
青山依然苍翠美好,而人却早已心力交瘁。
---
三、文学赏析
# 1. 意象构建
- 自然意象:通过"鸡"昏鸦""等元素形成时间循环意象
- 空间对比:"路迢迢"与"水迢迢"纵横交错的奔波图景
- 色彩隐喻:"红尘"的炽烈与"山"冷色调形成视觉反差
# 2. 修辞特色
- 设问句式:"那个不去红尘闹?"强化批判力度
- 数字对照:"今日少年明日老"显时间残酷性
- 结尾对仗:山与人的对比收束全篇,余韵悠长
# 3. 情感表达
全曲以冷眼旁观者的视角,揭露元代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生存困境。末句"依旧好;人,憔悴了"用《论语》"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",反衬出人在功利面前的异化。
---
四、历史背景探析
# 1. 元代科举制度
- 1313年恢复科举,但录取率不足1%
- 汉人儒生需经乡试、会试、御试三重考核
- 多数文人终老科场,如乔吉般终生未仕者众
# 2. 乔吉生平印证
- 流寓杭州四十年,自称"江湖状元"- 现存小令209首,多讽世之作
- 本曲可能作于其晚年,反映长期科场失意的心境
# 3. 元曲时代特征
- 采用"山坡羊"民间曲牌
- 语言俚俗直白,突破诗词雅言传统
- 继承散曲"豪辣灏烂"审美风格
---
五、跨文化比较
1.与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对比
- 同写羁旅:乔吉侧重功名批判,马致远突出乡愁
- 意象选择:乔用动态场景,马用静态画面
2.西方平行文本
- 但丁《神曲》地狱篇对名利场的描写
- 歌德《浮士德》中永生追求的反思
---
六、学术争议点
1.创作时间推定
- 有学者根据"道"用语推测为科举恢复初期作品
- 反对观点认为这是文学化表达,未必特指元代长安
2."题"性质辨析
- 可能原题遗失,亦或是作者刻意为之
- 现存元刊本均无题,明代选本始标注"题"
---
七、现代启示
1. 对快节奏社会的预言性警示
2. 永恒的自然与短暂人生的哲学思考
3. 科举制度与当代考试文化的镜像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