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一、诗歌全文与基础解析

原文

旅馆无良伴,凝情自悄然。

寒灯思旧事,断雁警愁眠。

远梦归侵晓,家书到隔年。

沧江好烟月,门系钓鱼船。

注释

1. 无良伴:指旅途中缺乏知心友人。

2. 凝情:情感凝滞深沉的状态。

3. 断雁:失群孤雁,象征诗人漂泊境遇。

4. 远梦归侵晓:思乡之梦直至破晓方醒,凸显归途遥远。

白话译文

独居旅馆无挚友相伴,忧郁情思暗自萦绕。寒灯下追忆往事,孤雁哀鸣惊扰愁绪难眠。归乡之梦延续至黎明,家书需隔年方能送达。虽见沧江烟月美景,心却系于故乡门前的渔船。

---

二、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

杜牧(803-852年),晚唐杰出诗人,仕途辗转多地,此诗作于外放江西期间。诗中“家书到隔年”反映唐代通信滞后,而“沧江好烟月”的景物描写,实为反衬其无法归乡的怅惘。其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,《旅宿》属后者,情感内敛而意境深远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与意象分析

1.意象群的张力

  • “寒灯”“断雁”构成冷寂意象链,强化孤独感。
  • “钓鱼船”象征隐逸生活,与羁旅现状形成对比。

2.时空对照手法

- “远梦”与“隔年”凸显时空阻隔,深化思乡主题。

3.含蓄抒情风格

尾联以美景写哀情,体现“以乐景衬哀”的古典美学。

---

四、文学史地位与延伸思考

作为《唐诗三百首》收录作品,该诗代表晚唐羁旅诗的高峰。其“家书隔年”的描写,可对比杜甫“烽火连三月”的战乱乡愁,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思乡主题的变奏。杜牧通过个人化体验,将普遍情感升华为永恒艺术,至今仍引发游子共鸣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