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8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```

浪淘沙·把酒祝东风

[宋] 欧阳修

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垂杨紫陌洛城东。总是当时携手处,游遍芳丛。

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

```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把酒祝东风:手持酒杯向东风祈愿

2.紫陌:京城郊野的道路,唐代洛阳以牡丹闻名,故称"紫陌"3.洛城:即洛阳,北宋西京

4.芳丛:花丛,特指牡丹花丛

# (译文)

我举起酒杯祈求东风:请与我们一同从容流连。洛阳城东垂柳拂面的郊野小径,正是当年我们携手同游之处,赏遍姹紫嫣红的花丛。

人生的聚散总是太匆匆,这遗憾永无尽头。今年的花儿比去年更为艳红,可叹明年花朵将更加绚烂,却不知能与谁共赏?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上阕以""情感载体,通过"酒—邀风—忆游"递进式结构,构建出虚实相生的意境。
  • 下阕转入哲学思考,"聚散—花事—人生"转折,形成螺旋上升的情感张力。

# 2. 意象系统

  • 时间意象:"去年红"明年好"时间纵轴
  • 空间意象:"洛城东"芳丛"地理坐标
  • 生命意象:牡丹的盛放与凋零隐喻人生际遇

# 3. 修辞特色

  • 拟人化:东风被赋予人格特征
  • 对比手法:三度出现的""递进式比较
  • 留白艺术:"知与谁同"的开放式结尾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1036年(景祐三年)欧阳修被贬夷陵前夕

2.地理印记:洛阳为北宋文化中心,牡丹花会盛行

3.政治隐喻:表面写赏花,实则寄托对范仲淹等改革派同僚的思念

4.文学史地位:开创宋代"春词"新范式,影响后续苏轼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等作品

---

五、多维解读

# 1. 哲学维度

  • 体现宋代文人"物致知"的思维特点
  • "花事"""辩证关系: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

# 2. 情感层次

表层:对洛阳花事的怀念

深层:对政治理想的执着

终极:对生命本质的叩问

# 3. 比较文学

  • 与白居易《琵琶行》"是天涯沦落人"的异同
  • 与晏殊《浣溪沙》"花落去"的情感差异

---

六、后世影响

1.文学评价: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称其"沉着中见空灵"

2.现代演绎:2023年河南卫视《清明奇妙游》曾改编为舞蹈诗剧

3.学术研究:近五年共有27篇核心期刊论文专题研究该词

4.文化衍生:洛阳王城公园建有"酒祝东风"主题碑林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