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彼泽之陂,有蒲与荷。有美一人,伤如之何?寤寐无为,涕泗滂沱。

彼泽之陂,有蒲与蕳。有美一人,硕大且卷。寤寐无为,中心悁悁。

彼泽之陂,有蒲菡萏。有美一人,硕大且俨。寤寐无为,辗转伏枕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与白话译文

注释解析

1.泽陂(bēi):沼泽堤岸。"泽"水聚处,""堤防

2.蒲与荷:香蒲与荷花,先秦时期象征高洁品格

3.伤如之何:古语""""""称谓

4.蕳(jiān):兰草的古称,《楚辞》中常见香草意象

5.卷(quán):通"婘"美好貌,《郑笺》释为"容貌丰满"现代译文

在那沼泽堤岸边,香蒲荷花相偎依。遇见那位美人儿,我心惆怅能奈何?日夜思念难入眠,泪如雨下湿衣襟。

(第二、三章结构类此,侧重描写美人"端庄"的仪态与主人公"反侧"相思)

三、文学艺术赏析

1. 比兴手法

  • 每章以"陂"起兴,通过蒲草、荷花、兰草等植物构建水泽意象群
  • "有美一人"突然转折,形成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的蒙太奇拼接

2. 情感递进

  • 涕泗滂沱(外显悲痛)→中心悁悁(内在忧郁)→辗转伏枕(行为具象化)
  • "硕大且卷/俨"反复强调,体现先秦审美对高大仪容的崇尚

3. 时空结构

三章采用"复现+细节深化"《诗经》典型结构,通过变换植物品种(荷→蕳→菡萏)暗示时间推移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1. 创作年代

  • 据《毛诗序》记载属"风"反映东周时期陈国(今河南淮阳)风俗
  • 考古发现陈地多沼泽地貌,与诗中"泽陂"相符

2. 文化语境

  • "蒲与荷"组合见于战国曾侯乙墓漆器纹样,证实其作为贵族审美符号
  • 《孔子诗论》竹简提及此诗,证明其在先秦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

3. 学术争议

- 汉代郑玄认为属"时"之作,宋代朱熹解读为"男女相悦"之词

- 现代学者闻一多考证"伤"本义,倾向为祭祀歌谣的世俗化改编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泮水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淇奥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