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殿前欢(双调)
作者:张可久(元代)
原文:
> 钓鱼台,十年不上野鸥猜。
> 白云来往青山在,对酒开怀。
> 欠伊周济世才,犯刘阮贪杯戒,
> 还李杜吟诗债。
> 酸斋笑我,我笑酸斋。
---
1.钓鱼台:
2.野鸥猜:
- 典出《列子·黄帝》"鹭忘机"喻官场使人丧失自然本性
3.伊周:
- 伊尹(商朝贤相)与周公(西周政治家)并称
4.刘阮:
- 刘伶、阮籍,魏晋"竹林七贤"中以嗜酒闻名
5.酸斋:
- 元代散曲家贯云石(1286-1324)的号,与张可久交好
---
(散文体意译)
久未造访严子陵的钓鱼台,连野鸥都怀疑我的来意。看那白云悠然飘过亘古不变的青山,且举杯畅饮开怀。自知没有伊尹周公的治国才能,却像刘伶阮籍般贪恋酒杯,还要偿还李白杜甫那样的诗债。贯云石笑话我的狂态,我也笑他活得太过较真。
---
-矛盾张力:
前三句构建隐逸意象(钓鱼台/白云/青山),后五句突转自嘲(济世/贪杯/诗债),形成出世与入世的戏剧性对照
-循环修辞:
末句"斋笑我,我笑酸斋"回环结构,强化文人相惜的幽默感
-元代文人困境:
通过"才/犯戒/还债"三联排比,揭示汉族文人在异族统治下的精神苦闷
-酒神精神:
借用刘阮典故,将饮酒升华为对抗现实的政治隐喻
-典故密度:
全曲28字含6处典故,体现"才学为曲"的元代散曲特征
-声韵设计:
"(cāi)"怀(huái)"戒(jiè)"债(zhài)"斋(zhāi)"[ai]韵闭环
---
1.创作年代:
约作于元至治年间(1321-1323),时张可久任绍兴路吏,贯云石隐居杭州
2.次韵传统:
属文人酬唱之作,原唱《殿前欢·畅幽哉》已佚
3.社会语境:
元代废除科举79年(1237-1315),文人转向散曲创作抒发郁结
---
1.版本差异:
《全元散曲》载末句作"斋笑我,我笑酸斋"《阳春白雪》版本为"斋笑我,我笑酸斋来"2.后世评价:
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:"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,清而且丽"3.比较研究:
与马致远《夜行船·秋思》并称"散曲双璧"显旷达一显沉郁
---
1.园林艺术:
清代苏州网师园"春簃"即取意本曲
2.当代传播:
2023年央视《经典咏流传》改编为摇滚版演唱
3.学术争议:
"钓鱼台"所指仍有北京说与浙江说两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