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《风雨》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·郑风》)
原文:
风雨凄凄,鸡鸣喈喈。
既见君子,云胡不夷?
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。
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?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
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
---
1.凄凄:寒凉貌
2.喈喈(jiē):鸡鸣声
3.夷:平,指心安
4.潇潇:风雨急骤声
5.胶胶:鸡鸣杂乱貌
6.瘳(chōu):病愈
7.如晦:昏暗如夜
---
(第一节)
寒风冷雨天地湿,
雄鸡报晓声喈喈。
忽见夫君踏雨归,
心中波澜怎不平?
(第二节)
暴雨倾盆风怒号,
群鸡乱鸣声嘈嘈。
抬眼望见良人面,
相思沉疴顿时消。
(第三节)
风雨交加昼如夜,
鸡鸣不止催天明。
与君执手相依偎,
怎能叫我不欢欣?
---
1. 重章叠句的艺术
三节采用递进式复沓结构,"风雨"意象从"凄凄""晦"情感强度逐步升级,对应"→瘳→喜"变化曲线。
2. 比兴手法解析
环境烘托:以恶劣天气反衬相见之喜
动物意象:鸡鸣象征时间流逝与守望
心理映射:"晦"喻思念的煎熬状态
3. 情感张力构建
通过"未见时""见后"强烈对比,实现从"不适"到"治愈"升华,开创后世"怀人"的抒情范式。
---
1. 创作背景
据《毛诗序》考,此诗或作于郑国(今河南新郑)东周初期,反映战乱年代妻子盼征人归来的普遍社会心理。
2. 礼制内涵
"君子"称谓体现周代贵族婚姻制度
"鸡鸣"合《礼记·内则》"初鸣,咸盥漱"的日常生活规范
3. 地域特征
郑国民歌特有的直率抒情风格,区别于《秦风》的肃杀或《卫风》的缠绵。
---
1. 气象学视角
诗中风雨描写符合黄河流域春季气候特征,与《夏小正》"三月越有小旱"记载相印证。
2. 医学心理学应用
"胡不瘳"现代心身医学引用为"影响生理"的古典案例。
3. 比较文学研究
与《楚辞·山鬼》"填填兮雨冥冥"南北不同的风雨意象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