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阮郎归·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

江南江北雪漫漫,遥知易水寒。

同云深处望三关,断肠山又山。

天可老,海能翻,消除此恨难。

频闻遣使问平安,几时鸾辂还?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绍兴乙卯:南宋高宗绍兴五年(1135年)

2.鄱阳道:今江西鄱阳至安徽一带的古驿道

3.易水寒:典出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,暗指北方沦陷区的肃杀

4.三关:泛指宋金边境的雄关险隘

5.鸾辂:帝王车驾,代指被俘的徽钦二宗

# (白话译文)

大江南北风雪弥漫,遥想北方易水更添严寒。

透过浓云眺望边关,层叠青山令人肝肠寸断。

纵使天地倾覆、沧海桑田,难消亡国之恨绵绵。

频闻朝廷遣使探问,帝王车驾何日能返中原?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构建

  • 空间对照:江南/江北、易水/鄱阳形成地理张力
  • 气象隐喻:"漫漫"象征时局晦暗,"同云"喻政治阴霾
  • 数字修辞:"山又山"视觉纵深与心理阻隔

# 2. 情感表达技法

  • 递进式抒情:从景物描写(上阕)到直抒胸臆(下阕)
  • 反常合道:"老海翻"夸张修辞凸显恨意之深
  • 历史互文:化用荆轲典故唤醒集体记忆

# 3. 格律特征

  • 双调四十七字,上片四句四平韵,下片五句四平韵
  • "漫漫""关""连绵的寒韵效果
  • 下片三字句对仗构成情感爆发点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解析

# 1. 创作时间坐标

  • 绍兴五年正值南宋与金对峙阶段
  •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后北伐受阻
  • 宋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博弈

# 2. 地缘政治映射

  • 鄱阳道位于南宋长江防线二线
  • "望三关"指大散关、武关等战略要地
  • 词中"遣使"对应历史真实的外交使团

# 3. 士人心态折射

  • 反应南渡文人的"土情结"- 体现"以诗证史"的创作传统
  • 对朝廷偏安政策的隐晦批评

---

五、延伸探讨

# 1. 词史地位

  • 南宋爱国词派早期代表作
  • 开创"纪行词"政治抒情结合的新范式
  • 比陆游《诉衷情》早三十余年

# 2. 比较研究

  • 与李清照《永遇乐》的亡国之痛异同
  • 较之辛弃疾词的直露,更具含蓄美
  • 同题材作品中少见的女性视角(注:向子諲为男性词人)

# 3. 现代解读

-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记忆承载

- 古典诗词中的创伤书写范例

-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气候书写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