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8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名:朝天子(中吕宫常用曲牌)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大家,字伯远,号小山)

原文

> 与谁,画眉?

> 猜破风流谜。

> 铜驼巷里玉骢嘶,

> 夜半归来醉。

> 小意收拾,怪胆禁持,

> 不识羞谁似你!

> 自知理亏,

> 小姐劝郎君莫睡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注释

1. "画眉"汉代张敞为妻画眉典故,暗喻闺房情趣

2. "铜驼巷":洛阳古地名,元代借指繁华街市(《洛阳伽蓝记》载其"马门外集四方豪杰"

3. "玉骢":青白色骏马,暗示男子身份显贵

4. "意收拾"小心翼翼整理衣衫

5. "怪胆禁持"故作嗔怪地约束行为

白话译文

(女子嗔问)这是和谁去画眉?

早已猜透你的风流秘密。

铜驼巷里听得骏马嘶鸣,

夜半醉醺醺归来。

我轻手轻脚为你更衣,

你却佯装正经假意推拒,

这般厚脸皮能有谁比!

(男子)自知行为有亏,

(女子转嗔为喜)且劝郎君莫要装睡。

---

文学赏析

艺术特色

1.对话体结构:通过"谁→猜破→劝郎"的问答推进情节,符合元曲"蒜酪体"

2.矛盾张力


  • 表层:女子嗔怒与男子心虚的冲突
  • 深层:市井风情与士大夫雅趣的融合("铜驼巷"对"画眉"


    3.意象群运用

  • 听觉意象"玉骢嘶"深夜场景
  • 动作意象"/禁持"微妙的夫妻互动

情感表达


  • 元代特有的"浪子风流"(《青楼集》载当时"伶多与士大夫游"
  • 突破宋词婉约传统,用"羞"等口语实现"俗中见雅

历史背景

元代社会语境

1. 科举废止(1315年方恢复)促使文人转向散曲创作

2. 张可久生平佐证:


  • 曾任绍兴路吏(见《录鬼簿》)
  • 晚年贫困(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如瑶天笙鹤")

曲牌演变


  • "朝天子"为唐代教坊曲,元代发展为中吕宫常用曲牌
  • 同期作品对比:


    关汉卿《朝天子·从嫁媵婢》写婚俗

    张作独聚焦闺阁私语

---

学术争议

1.创作年代考


  • 从"驼巷"推测应作于作者游历洛阳期间(约1305-1310)


    2.女性视角真伪

  • 有学者认为实为男性文人代言之作(参见孙楷第《元曲家考略》)


    3.版本差异

  • 《张小山乐府》本作"劝郎君莫睡" - 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推整素罗衣

文化影响

1.后世改编

- 明代《词林摘艳》将其归入"风情类" - 清人万树《词律》以该曲为例分析中吕宫格律

2.现代研究

- 王国维《宋元戏曲考》称其"骚人之趣" - 当代学者关注其口语化表达对《金瓶梅》等小说的影响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