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9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有来雝雝,至止肃肃。

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。

於荐广牡,相予肆祀。

假哉皇考!绥予孝子。

宣哲维人,文武维后。

燕及皇天,克昌厥后。

绥我眉寿,介以繁祉。

既右烈考,亦右文母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雝雝:和谐貌,形容仪仗队行进时的庄重和谐

2.辟公:指诸侯,《毛传》:",君也。公,诸侯也。"3.穆穆:威严端庄之态,《尔雅·释训》:"穆穆,敬也。"4.广牡:肥大的雄性牺牲,郑玄笺:"牡,大牲也。"5.假哉:伟大啊,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"与嘏同,大也。"### 三、白话译文

(采用逐联对应翻译)

```

前呼后拥威仪盛,到达宗庙更肃敬。

诸侯助祭列两旁,天子端庄显威灵。

进献肥大牺牲品,助我完成祭祀礼。

伟大光辉的先父!保佑孝子得安宁。

臣子贤明德兼备,君王文武俱英明。

德泽广布达上天,后世昌盛永传承。

赐我长寿享安康,助我获得众多福。

既拜英烈先父灵,也拜有德文王母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1.结构特征

全诗十六句四章,采用典型的西周颂诗"起承转合"结构。首章描写祭祀场景,次章转入祭品陈设,第三章升华至德政颂扬,末章收束于祈福主题。

2.艺术手法

  • 叠词运用:"雝雝"肃肃"穆"形成声韵回环
  • 空间转换:由外而内的祭祀空间递进描写
  • 双线并行:现实祭祀与精神诉求交织展开

3.思想内涵

体现周人"德配天"的宗教观念,通过"哲维人,文武维后"等句,将政治伦理与祖先崇拜相结合,形成"天-法祖-保民"的三位一体思想体系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

据《毛诗序》"《雝》,禘大祖也"为西周中期作品。现代学者通过青铜器铭文比对,推测其创作于穆王时期(约前976-前922年)。

2.礼仪功能

为周天子宗庙祭祀的"馔乐歌"即祭祀尾声撒祭品时演奏。出土的西周礼器"虢季子白盘"铭文记载的仪轨与本诗高度吻合。

3.政治语境

反映西周"法制"权力结构:"相维辟公"体现诸侯对周王室的臣服,"文武维后"强调周王执政合法性来源。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归属

汉代郑玄认为是周公所作,现代学者郭沫若则主张为周王室乐官集体创作。2012年清华简《耆夜》篇的发现,为西周早期颂诗创作群体研究提供了新证据。

2."文母"

传统注疏指周文王妃太姒,近年有学者根据甲骨文考证,认为可能特指具有"德"妣,非专属某位王后。

3.祭祀性质

清代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主张为时祭,而当代考古学家李学勤结合周原甲骨考证,认为属五年一次的"禘祭"诗。

七、文化影响

1.礼乐传承

该诗被收入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的"九夏"乐章,唐代杜佑《通典》载其仍在开元礼中使用。

2.文学流变

屈原《九歌·东皇太一》的祭祀描写明显受其影响,汉代《安世房中歌》延续了这种"祭祖-颂德-祈福"段式结构。

3.现代价值

2018年陕西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西周编钟铭文,为本诗反映的礼乐制度提供了实物佐证,入选"文明探源工程"研究成果。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雄雉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雨无正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