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曲牌名:水仙子
作者:乔吉(元代散曲家)
原文:
> 风吹丝雨噀窗纱,苔和酥泥葬落花。
> 卷云钩月帘初挂,玉钗香径滑。
> 燕藏春衔向谁家?
> 莺老羞寻伴,蜂寒懒报衙,啼煞饥鸦。
---
1.噀(xùn)窗纱:雨丝如喷洒般吹拂窗纱。"噀"生动表现春雨细密飘散之态
2.酥泥:形容松软湿润的泥土,呼应前句春雨润物
3.卷云钩月:帘幕卷起时可见如钩新月与流云,暗含时间推移
4.报衙:化用蜂群聚集如官吏排衙的典故,此处反写春寒导致蜂群怠惰
---
细雨随风喷洒在窗纱上,
青苔与松软的泥土掩埋着凋落的花。
卷起云纹帘幕见新月如钩,
玉钗遗香的小径已显湿滑。
燕子衔着春色不知飞向谁家?
黄莺衰老羞于寻找伴侣,
蜜蜂畏寒不再成群聚集,
只有饥饿的乌鸦啼叫声嘶哑。
---
1.暮春气象:通过"落花"莺老"蜂寒"递进,完成春逝的立体描摹
2.感官交响:视觉(钩月)、触觉(泥滑)、听觉(鸦啼)的多维呈现
3.拟人修辞:"羞"懒"赋予动物人性化情绪,强化寂寥氛围
1.平仄配置:首句"风吹丝雨"用四个平声,模拟雨丝绵长之感
2.韵脚选择:押"麻韵"开口呼音色,暗合怅惘情绪抒发
3.对仗运用:"莺老羞寻伴,蜂寒懒报衙"工整的鼎足对
---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时值元曲鼎盛期
2.社会镜像:
3.流派特征:体现"清丽派"散曲注重词藻与意境融合的特点
---
1.与马致远比较:
2.与张可久比较:
3.词曲差异:
---
1.绘画表现:明代仇英《四季仕女图》春卷可作视觉互文
2.戏曲影响:昆曲《牡丹亭·游园》"原来姹紫嫣红开遍"与此曲意境相通
3.当代价值:
---
1."燕藏春"释义:
2.创作地点考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