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7     共 2523 浏览

一、原典呈现

曲牌名:醉太平(北曲正宫调)

作者:曾瑞(元代散曲家,字瑞卿,大兴人)

原文

```

利名场事冗,林泉下心冲。

染秋霜白鬓,埽春风翠峰。

活计拙鸠巢一枝,家风贫甑有尘封。

高卧羲皇,沉醉刘伶,懒拜三公。

```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注释

1.事冗:事务繁杂。古时"""宂"《说文》释为"散也"此处引申为名利场的纷扰

2.心冲:心境冲淡。《老子》"道冲而用之"的化用

3.埽春风:典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"澡雪精神"隐者沐浴自然之气

4.鸠巢一枝:化用《诗经·召南·鹊巢》反喻,讽仕宦者营营碌碌

5.甑有尘:典出《后汉书·范冉传》,喻安贫乐道

现代译文

名利场中俗务缠身,山林泉下心境空明。

秋霜染白双鬓,春风吹净翠峰。

生计简陋如鸠占一枝,家徒四壁饭甑积尘。

学伏羲高卧北窗,效刘伶醉饮忘形,懒向权贵折腰称臣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# (1)结构艺术

全曲采用"-四-七-七"的经典北曲句式,前两联工整对仗:

  • 空间对照:""世俗)与""自然)形成垂直意象
  • 色彩映衬:"秋霜白""翠"构成冷暖色调碰撞

# (2)精神内核

通过三重递进表达隐逸思想:

1.物质层面:以"封甑"拙鸠巢"构世俗价值

2.行为层面:用"高卧"沉醉"建构隐者范式

3.精神层面:最终以"拜三公"对权力体系的否定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元代文人处境

据《元史·选举志》载,延祐二年(1315年)恢复科举后,汉人进士录取率不足4%。曾瑞作为北籍文人,其"懒拜三公"的宣言实为对民族歧视政策的消极抵抗。

# 2. 散曲发展脉络

此曲体现元中叶散曲"化"倾向:

  • 继承马致远《秋思》的凝练
  • 开启张可久《山中书事》的雅化
  • 形成"词为曲"过渡风格

五、跨文化比较

与同时期欧洲"田园诗"(如彼特拉克《牧歌集》)对比:

维度《醉太平》西方田园诗
自然观天人合一的修行道场审美静观的风景对象
社会批判含蓄的典故反讽直白的阶级揭露
终极追求道家"坐忘"人文主义个性解放

六、学术争议

关于"卧羲皇"的解读存在两派观点:

1.隐逸说(王季思《全元散曲选注》):认为用陶渊明"窗下卧"典故

2.讽喻说(李昌集《中国古代散曲史》):解读为对元廷"法三代"口号的消解

七、现代启示

该曲揭示的"精神内守",在当代社会仍具现实意义:

- 对消费主义的预判性批判

- 提出"欲望生存"古典范式

- 建构文人精神的超越性维度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