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金字经
作者:张可久(元代)
原文:
> 百年浑似醉,满怀都是春。
> 高卧东山一片云。
> 嗔,是非拂面尘。
> 消磨尽,古今无限人。
---
1.百年浑似醉
"百年"指人的一生,"浑似醉"以醉酒状态隐喻人生虚幻感,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"其梦也,不知其梦也"哲学观。
2.高卧东山
化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,此处双关:既指物理空间的隐居,又暗喻超脱世俗的精神高度。
3.是非拂面尘
"面尘"世俗纷扰如尘土扑面,与唐代王维"世事浮云何足问"形成跨时代呼应。
---
(韵文版)
一生飘忽如醉饮,
胸中自有天地春。
闲卧云间观世态,
冷眼笑看是非纷。
千年沧桑多少事,
尽作尘埃散无痕。
(散文版)
人生百年犹如一场大醉,内心却始终保持着春天的生机。像谢安那样高卧东山与云霞为伴,世间的是非纷争不过是扑面而来的尘埃。古往今来,多少人在这些尘俗琐事中消磨殆尽。
---
-三重境界:
① 物质层面的醉态人生(百年浑似醉)
② 精神层面的超然自足(满怀都是春)
③ 历史维度的哲学观照(古今无限人)
-元代文人典型心态:
通过比较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苍凉与本文的旷达,可见元代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的两种应对策略。
---
1.创作时期推定
根据张可久《小山乐府》编年考,本曲应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时值元文宗推行"文治"却难改吏治腐败的社会现实。
2.曲牌流变
"经"本为佛教诵经曲调,元代被改造为散曲牌,现存37首同牌作品中以张可久此作艺术成就最高。
---
1. 与陶渊明《饮酒》对比
同写醉态:陶诗"悠然见南山"农耕文明的静穆,张曲"高卧东山"商业都市兴起后的文人疏离感。
2. 与日本俳句的"寂"
松尾芭蕉"池や"的禅意与"是非拂面尘"超越性存在东西方美学对话空间。
---
1.""新解
传统注家多解为"春意"近年有学者提出或指"酒名"《东京梦华录》载宋代有"洞庭春色"),此说待考。
2.版本差异
《阳春白雪》本作"满怀都是愁"现存主流版本形成情感基调差异,可能反映元代刊刻过程中的文人改笔现象。
---
1.心理疗愈意义
为当代人提供"精神减压"古典方案,其"非暴力不合作"处世哲学可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正念疗法相互印证。
2.文化传承启示
该曲在抖音"古风音乐"下已有超200万次播放,显示传统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再生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