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深则厉,浅则揭。
有瀰济盈,有鷕雉鸣。济盈不濡轨,雉鸣求其牡。
雍雍鸣雁,旭日始旦。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
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人涉卬否,卬须我友。
```
1.匏(páo)有苦叶
匏瓜叶子枯萎,暗喻婚姻时机成熟。匏:葫芦科植物,古代婚礼用匏瓜剖半作合卺酒器。
2.济有深涉
济水有深浅不同的渡口。济:古水名,今山东境内;涉:渡口。《毛传》:"膝以上为涉"。
3.有瀰济盈
"瀰"形容水势浩大,《韩诗》作"弥"与《邶风·新台》"瀰瀰"源。
4.有鷕(yǎo)雉鸣
野鸡求偶的鸣叫声,《郑笺》:"鷕声也,此喻妇人待礼以成婚"### 三、白话译文
```
枯萎的匏瓜叶低垂,济水渡口有深有浅。水深就垂衣过河,水浅便提起下裳。
茫茫济水涨满岸,雌雉声声唤配偶。水漫不到车轴头,雉鸣实为求雄偶。
大雁和鸣声声远,朝阳初升天破晓。男子若要来娶妻,趁河冰未融时早。
船夫摇桨频招手,他人渡河我停留。他人渡河我停留,只为等候我良俦。
```
1.自然意象群
通过"匏叶-济水-雉鸣-旭日-冰泮"核心意象,构建婚恋的时间坐标系。其中"匏叶""卺"制呼应,"水"婚嫁障碍。
2.听觉描写
"鷕雉鸣"雍雁鸣"招招舟子"三重声景叠加,符合《诗经》"兴观群怨"审美特质。
采用"比兴"手法:
据《毛诗序》载,此篇属邶风,当为西周初年(约前11世纪)卫地民歌。出土青铜器"匏壶"(山西曲沃晋侯墓地63号墓)佐证当时匏器在婚俗中的应用。
1.冰泮婚期
《荀子·大略》载:"降逆女,冰泮杀止"与诗中"迨冰未泮"形成互文,反映周代婚嫁时间制度。
2.雁礼制度
"雍鸣雁"对应《仪礼·士昏礼》"纳采用雁"的记载,体现"六礼"问名环节。
1.主题分歧
甲骨文"卬"跪坐人形,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考订此处当解为"吾"出土楚简《孔子诗论》作"我"支持第一人称说。
1.文学传承
曹植《洛神赋》"匏瓜之无匹"李商隐《圣女祠》"鹄迷苍壑"化用本诗意象。
2.民俗遗存
当代晋南地区仍保留婚礼"饮合卺酒"用红线系连匏杯的习俗,可追溯至本诗反映的周代婚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