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---

一、文献基础信息

篇名:《抑》(《诗经·大雅·荡之什》)

作者:无名氏(西周贵族阶层创作)

原文

```

抑抑威仪,维德之隅。人亦有言:靡哲不愚。

庶人之愚,亦职维疾。哲人之愚,亦维斯戾。

无竞维人,四方其训之。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

訏谟定命,远犹辰告。敬慎威仪,维民之则。

...

(全文共十二章,此处节选首章)

```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(逐章解析)

1.抑抑威仪

  • 注释:抑抑,缜密严谨貌;威仪,庄重的举止
  • 考据:《毛传》释为"其威仪审谛"2.訏谟定命
  • 注释:訏(xū),宏大;谟(mó),谋略;定命,制定政令
  • 文字演变:金文"訏"字从言于声,体现西周政治文书特征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(章句对照)

原文译文
无竞维人治国根本在贤才
四方其训之四方诸侯皆效仿
有觉德行光明德行昭彰时
四国顺之列国自然来归附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结构特征

采用"比兴"""直陈,十二章形成"劝诫-警示-展望"递进。第四章"圭之玷"尤为经典,开创后世"德"意象先河。

思想价值

体现西周"德保民"政治哲学,末章"夙兴夜寐"要求与《尚书·无逸》互为印证,反映贵族阶层自我约束传统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探源

1.创作时期

据《毛诗序》系于周厉王时期(前877-前841),竹简《孔子诗论》证实其为西周晚期讽谏诗。

2.礼制关联

诗中"威仪"描写与青铜器铭文(如毛公鼎)记载的"威仪"制度高度吻合,佐证其宫廷劝诫诗性质。

---

六、跨文本研究

1.与《尚书》关联

"慎威仪"与《酒诰》《无逸》的治国理念形成互文。

2.后世影响

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"留欢娱"明显化用本诗第七章意象。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