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时迈》(出自《诗经·周颂》)
作者:西周无名氏(传为周公所作)
原文:
时迈其邦,昊天其子之?
实右序有周,薄言震之。
莫不震叠,怀柔百神,
及河乔岳,允王维后。
明昭有周,式序在位。
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
我求懿德,肆于时夏。
允王保之。
---
第一章(1-4句)
第二章(5-8句)
第三章(9-12句)
---
周王按时巡狩万邦,
莫非昊天赐予权柄?
确乎天命佑护周室,
王威所至诸侯震惶。
祭祀众神安抚山川,
黄河岳渎见证王权。
圣明昭显周室德政,
百官各司其职井然。
收起干戈藏好弓箭,
广布美德于这中原。
愿我周王永保天命,
江山永固福祚绵延。
---
1.结构特征
采用三章递进式:首章言天命所归,次章述祭祀仪轨,末章彰文治理想。每章四句构成"承转合"符合《周颂》"唱三叹"传统。
2.艺术手法
3.思想内涵
体现西周"德配天"政治哲学,将军事胜利(武王克商)转化为道德叙事,开创"天保民"治国范式。
---
1.创作年代
据《毛诗序》载,当为周公摄政时期(约公元前1042年)所作,用于成王巡狩告祭的仪式乐歌。
2.制度映射
3.文本演变
现存文本经汉代鲁、齐、韩三家诗学派整合,1977年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可互为印证。
---
1. 作者归属问题:郑玄主张周公作,朱熹疑为乐官集体创作
2. "夏"释义:孔颖达解为""人王国维考证指"大祭"
3. 现代学者指出诗中隐藏着商周宗教观的冲突与调和
---
1. 成为后世"禅文学"(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)
2. "允王保之"演变为经典治国箴言
3. 日本平安时代《延喜式》祭祀文可见模仿痕迹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