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9       共计:2523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篇名:驺虞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集体创作)

出处:《诗经·召南》

原文

彼茁者葭,壹发五豝,于嗟乎驺虞!

彼茁者蓬,壹发五豵,于嗟乎驺虞!

---

二、词语注释

1.(zhuó):草木茂盛貌

2.(jiā):初生的芦苇

3.壹发:一次射箭

4.(bā):母猪(此处指小兽)

5.于嗟(xū jiē):感叹词

6.驺虞(zōu yú):

  • 说法一:古代传说中的仁兽
  • 说法二:掌管苑囿的官职名

    7.:蓬草

    8.(zōng):一岁的小猪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第一章

那片茂盛的芦苇丛中,

一箭射出便击中五头小兽,

哎呀呀这神勇的驺虞!

第二章

那片繁茂的蓬草丛里,

一箭发出就猎获五只幼豵,

哎呀呀这非凡的驺虞!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特征

  • 采用典型《诗经》重章叠句手法,两章仅变换"葭/蓬"豝/豵"字
  • 每章三句的短制结构,形成明快的叙事节奏

# (二)意象系统

1.植物意象

芦苇与蓬草构成狩猎场的自然背景,暗示周代黄河流域的生态特征

2.数字修辞

"豝"豵"夸张表述,强化狩猎的丰硕成果

# (三)主旨争议

  • 颂美说:汉代《毛诗序》认为歌颂"王之化"的仁德
  • 田猎说:宋代朱熹《诗集传》解读为赞美猎手技艺
  • 祭祀说:现代学者闻一多考证与原始生殖崇拜相关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# (一)创作年代

  • 约公元前11-6世纪,属西周早期至春秋中叶作品
  • 反映周代"春蒐夏苗,秋狝冬狩"礼制传统

# (二)名物考证

1.驺虞辩义

  • 《山海经》记载为"白虎黑纹,不食生物"的祥瑞
  • 青铜器铭文显示可能指代王室猎官

    2.狩猎制度

    与《周礼·夏官》"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"记载相印证

---

六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李白《大猎赋》"箭不苟害,解脰陷脑"化用其意
  • 成为后世"德治国"典故符号

    2.民俗演变

  • 明清时期演变为年画中的镇宅神兽形象
  • 当代河南新乡仍存驺虞河地名遗存

---

七、学术争鸣

1.文字训诂

- 清代段玉裁考"豵""牸"(母牛)之误

2.人类学解读

- 法国汉学家葛兰言认为体现部落成年礼仪式

3.生态学视角

- 现代学者关注诗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共生关系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驷驖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鱼丽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