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3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鹧鸪天

标题:壮岁旌旗拥万夫

作者:辛弃疾(南宋)

原文

壮岁旌旗拥万夫,锦襜突骑渡江初。

燕兵夜娖银胡觮,汉箭朝飞金仆姑。

追往事,叹今吾,春风不染白髭须。

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1)词汇注释

  • 锦襜突骑:穿着锦绣战袍的精锐骑兵
  • 燕兵:指金兵(金国兴起于古燕地)
  • 银胡觮:银色箭袋(胡觮为音译外来词)
  • 金仆姑:春秋时期名箭,此处代指利箭
  • 平戎策:指作者所著《美芹十论》《九议》等抗金策略

# (2)白话译文

青年时率领万人大军,身着锦衣的骑兵初渡长江。

金兵夜间整理箭袋戒备,宋军拂晓便万箭齐发。

追忆往昔征战岁月,感叹如今老迈,春风再绿也染不黑白须。

空有数万字的抗敌方略,最终只换来邻家种树的农书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(1)结构艺术

  • 上阕:以"壮岁"江"为时空坐标,用"旗"突骑"箭"金矢"军事意象构建动态画面
  • 下阕:通过"""却将"转折词,完成从豪迈到沉郁的情感切换

# (2)修辞特色

  • 对比手法:"拥万夫""树书"兵力规模与个人境遇的强烈反差
  • 用典技巧:"金仆姑"(《左传》)、"戎策"唐代王忠嗣典故)体现文人武将的双重修养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

# (1)创作年代

约作于1188年(淳熙十五年),时年49岁的辛弃疾被罢官闲居上饶。此时距其1162年率五十骑突袭金营、生擒叛将张安国的壮举已过去26年。

# (2)时局关联

  • 1163年"隆兴和议"后,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据上风
  • 1187年宋高宗驾崩,主战派短暂抬头又遭压制
  • 词中"家种树书"指《齐民要术》,反映当时劝农政策对北伐将领的变相流放

---

五、多维解读

# (1)军事价值

上阕四句可视为微型战报:"夜娖银胡觮"反映金军警惕性,"朝飞金仆姑"宋军突袭战术,符合《美芹十论》中"攻其不备"的军事主张。

# (2)心理剖析

"春风不染"包含三层无奈:

1. 生理衰老的不可逆

2. 主战派政治生命的终结

3. 南宋北伐时机的永久错失

# (3)词史地位

该词开创"回忆录"词风,比陆游"当年万里觅封侯"战场细节,比岳飞"发冲冠"更显智将风范,是豪放词中兼具史料价值的特殊存在。

---

六、延伸思考

# (1)版本差异

明代毛晋《稼轩长短句》本作"万夫"元代《绝妙好词》作"拥万夫"学者通过兵器考证认为""更符合骑兵作战场景。

# (2)现代启示

词末"树书"意象,与当代"军民融合"政策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,反映军事人才在和平时期的转型困境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