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词作原文

```

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

夜月楼台,秋香院宇。笑吟吟地人来去。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。

随分杯盘,等闲歌舞。问他有甚堪悲处?思量却也有悲时:重阳节近多风雨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 【注释精解】

1.庚戌:指宋光宗绍熙元年(1190年),时年辛弃疾51岁,闲居带湖

2.篆冈:带湖庄园中的一处高地,因形如篆字而得名

3.宋玉悲秋:典出《楚辞·九辩》"哉秋之为气也"代表文人悲秋传统

4.随分杯盘:随意准备的酒食,暗含生活简朴之意

5.重阳风雨:化用潘大临"城风雨近重阳",隐喻政治风雨

# 【白话译文】

月光笼罩楼台,秋菊香满庭院。人们来往谈笑风生。是谁一到秋天就倍感凄凉?当年宋玉的悲秋不过如此。

随意摆些酒菜,寻常歌舞助兴。试问这秋景有何可悲?细想却真有悲凉时刻:重阳将至风雨欲来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上阕:以乐景写哀情,通过"吟吟""玉悲"对比,形成情感张力
  • 下阕:转折递进,表面否定悲秋传统,实则借"风雨"深化忧思

# 2. 意象特征

  • 自然意象:月、秋香、风雨构成时间流动感
  • 人文意象:楼台、杯盘、歌舞展现士大夫生活图景

# 3. 语言风格

  • 善用反问句式("有甚堪悲处"增强思辨色彩
  • "思量却也有悲时"的顿挫笔法,体现稼轩词特有的沉郁顿挫

---

历史背景探微

1.创作时期:作于辛弃疾二次罢官期间(1189-1192),正值"庆元党禁"前夕

2.地理关联:带湖庄园是作者被迫隐居所建,篆冈为其日常活动场所

3.政治隐喻

  • "风雨"暗指朝廷对主战派的打压
  • "分杯盘"被迫接受闲散生活的无奈

---

延伸解读

1.辛派词风体现: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结合,突破传统悲秋主题

2.同时期对比:与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同属"居词"本词更显隐晦

3.后世评价: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此词"愈直愈郁,愈朴愈厚"###版本考据

1. 现存最早见于《稼轩长短句》明汲古阁本

2. 异文比较:部分版本"秋香"""思量"作"忽然"3. 现代校注:邓广铭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系年于绍熙元年秋

---

文化影响

1. 成为后世"悲秋"典范

2. "重阳风雨"被多次化用于近代爱国诗词

3. 当代研究热点:词中体现的士大夫双重心态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