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---

一、原曲呈现

曲牌名:小桃红(越调)

作者:张可久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"一江秋水澹寒烟,水影明如练。

眼底离愁数行雁,雪晴天。

绿蘋红蓼参差见。

吴歌荡桨,水云深处,惊起白鸥眠。"### 二、逐项解析

# (一)词语注释

1.澹寒烟:澹通""薄雾笼罩的朦胧感

2.水影明如练:化用谢朓"江静如练"

3.绿蘋红蓼:蘋为水生蕨类,蓼为湿地草本,元代运河常见植物

4.吴歌:江淮流域传统民歌,《晋书·乐志》载"歌杂曲,并出江南" (二)白话译文

秋日的江面泛着淡淡寒雾,

澄澈的水波宛如白绢铺展。

抬眼望见南飞雁阵勾起离愁,

雪后初晴的蓝天下,

岸边红绿交错的水草时隐时现。

忽闻船夫哼唱着吴地小调,

惊飞了栖息在云雾深处的白鸥。

---

三、文学赏析

# (一)意象组合艺术

1.色彩对比

  • 冷色调:""烟"雪晴"清冷基底
  • 暖色调:"蓼"蘋"形成视觉跳跃

    2.动静相生

    静态的江景与动态的"荡桨"惊鸥"张力

# (二)情感表达技法

  • 以乐景写哀情:明丽景色反衬"离愁"
  • 听觉强化:吴歌的突然插入打破画面静谧
  • 留白艺术:结尾未言愁而愁绪自现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(一)创作时空定位

1.地理特征

淮安道即元代淮安路(今江苏淮安),京杭大运河枢纽

2.时间推断

据《张小山乐府》编年,应作于泰定年间(1324-1328)张可久任盐运司幕僚时

# (二)社会文化语境

  • 运河文化:反映元代漕运繁荣下的市井风情
  • 文人境遇:体现元代汉族文人的漂泊心态

---

五、延伸探讨

# (一)承袭与创新

1.对唐宋词的借鉴

  • 柳永"去去千里烟波"的意境延续
  • 突破词牌限制的散曲自由句式

    2.元曲特有表达

    口语化"行雁"取代传统"雁字回时"#### (二)后世评价

  • 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"如瑶天笙鹤,清而且丽"
  • 现代学者任中敏评:"幅千里,得味外味

六、版本校勘

现存主要版本差异:

- 《乐府群玉》本作"差见"- 《张小山北曲联乐府》作"相间见"- 学界多从前者,因更合《诗经》"参差荇菜"传统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