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原典呈现

篇名:《渭阳》(《诗经·秦风》第十篇)

作者:无名氏(先秦集体创作)

原文

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

何以赠之?路车乘黄。

我送舅氏,悠悠我思。

何以赠之?琼瑰玉佩。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渭阳:渭水北岸(水北为阳),今陕西咸阳以东地域

2.舅氏:特指秦康公的舅舅晋文公重耳

3.路车:诸侯乘坐的辂车,《周礼》载"路赐同姓,象路赐异姓"

4.乘黄:四匹黄马(古代驾乘制度:"天子六驾,诸侯四")

5.琼瑰:赤玉美石,《说文解字》释"琼,赤玉也"## 三、现代译文

我送别舅舅归国,直送到渭水北岸。

用什么礼物相赠?四驾黄马诸侯车。

我送别舅舅归国,绵绵离愁萦心怀。

用什么礼物相赠?赤玉美玉佩饰带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(1)情感表达技法

  • 递进式抒情:从"至渭阳"的客观叙事,到"悠悠我思"的主观抒情,情感浓度递增
  • 重章叠句:第二章节保留70%相同句式,通过"乘黄"到"琼瑰"赠品升级,体现情谊加深

(2)意象系统分析

意象象征意义礼制内涵
渭水政治地理分界线秦晋两国界河
黄马尊贵身份诸侯驾乘制度
赤玉血脉亲情"君子比德于玉"传统

五、历史语境

1. 创作背景

  • 时间:约公元前636年(晋文公结束流亡归国时)
  • 事件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载"秦伯纳重耳"穆公派兵护送重耳返晋夺位
  • 人物关系
  • 送行者:秦穆公太子罃(后为秦康公)
  • 被送者:晋公子重耳(秦穆公夫人穆姬之弟)

2. 政治隐喻

  • 车马之赠:暗示秦国对晋国新政权的承认
  • 玉佩相赠:印证"之君子必佩玉"盟约文化

六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之争

  • 传统说:秦康公作(《毛诗序》)
  • 新考:秦国史官集体创作(依据青铜器铭文创作特征)

2.地理考辨

  • 渭阳具体位置有咸阳说、宝鸡说两派
  • 近年考古发现"秦公镈"铭文佐证咸阳说

七、文化影响

1.文学传承

  • 开创"渭阳"意象(后世35首唐诗化用此典)
  • 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"渭城朝雨浥轻尘"的创作原型

2.礼制实证

  • 为研究先秦"甥舅之礼"文本依据
  • 印证《仪礼·聘礼》"车马玉帛"的馈赠规范

八、延伸阅读

1. 对比篇目:

  • 《邶风·燕燕》同为送别诗但情感基调迥异
  • 《小雅·皇皇者华》反映不同层级外交礼仪

2. 研究文献:

- 王国维《观堂集林·周代甥舅制度考》

- 扬之水《诗经名物新证》玉佩形制考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清庙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湛露》--已列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