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0     共 2537 浏览

曲牌原文

```

战西风几点宾鸿至,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。

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,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。

往常得兴时,一扫无瑕疵。

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。

```

作者简介

贯云石(1286-1324),原名小云石海涯,号酸斋,维吾尔族散曲家。作为元曲"豪放派"代表,其作品融合少数民族文学特质与汉文化精髓,此曲为其代友抒怀的经典之作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 注释解析

1.宾鸿:典出《礼记·月令》"鸿雁来宾"指秋日南迁之雁

2.南朝千古伤心事:暗指南朝政权更迭的悲剧历史

3.霜毫:蘸墨后凝霜状的毛笔,喻写作困境

4.无才思:化用李商隐《韩冬郎》"思犹纵横" 白话译文

```

秋风中几只鸿雁飞至,勾起我对南朝兴亡的千古哀思。

铺开信笺想倾诉心事,却提笔凝滞才思枯竭。

往昔文思泉涌时,总能一气呵成毫无瑕疵。

而今病体恹恹,勉强只写下"相思"二字。

```

---

文学赏析

# 结构艺术

  • 起兴手法:以"鸿"意象触发历史联想(首句)
  • 矛盾张力:创作冲动与才思阻滞的对比(3-4句)
  • 今昔对照:往日才情与现今病态的强烈反差(5-7句)

# 修辞特色

1.通感修辞:"战西风"听觉(风声)转化为视觉(鸿雁颤动)

2.双关运用:"病厌厌"指生理病态,亦喻精神困顿

3.留白艺术:末句"相思"未言对象,留给读者想象空间

---

历史背景

# 创作语境

  • 元仁宗延祐年间(1314-1320),贯云石辞官隐居杭州时作
  • 反映元代知识分子在异族统治下的文化焦虑:
  • "南朝伤心事"暗指汉族政权衰亡
  • "作"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

# 曲牌特征

《塞鸿秋》属北曲正宫调,本曲严格遵循:

  • 七句句式:7,7|7,7|7,7|7
  • 押"支思":至/事/思/疵/字
  • 末句必用去声收尾(""去声)

---

跨文化解读

1.民族融合表征

  • 维吾尔族作家熟练运用汉文典故
  • "鸿雁"意象兼具游牧民族与汉族文化内涵

    2.文学史价值

  • 开创"词为曲"创作手法(如化用李商隐诗句)
  • 推动元曲从市井文艺向文人创作转型

# 后世影响

- 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曲"天马脱羁" 现代学者任中敏称此曲"哀而不伤,怨而不怒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