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

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

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

王在灵囿,麀鹿攸伏。

麀鹿濯濯,白鸟翯翯。

王在灵沼,於牣鱼跃。

虡业维枞,贲鼓维镛。

於论鼓钟,於乐辟雍。

於论鼓钟,於乐辟雍。

鼍鼓逢逢,矇瞍奏公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灵台:周文王所建观象台,兼具天文观测与祭祀功能

2.:修建,古语"金攻木"指制作

3.麀(yōu)鹿:母鹿,象征祥瑞

4.翯翯(hè):羽毛洁白状,《说文》注"白肥泽貌"5.虡(jù)业:悬挂编钟编磬的木架横梁

6.矇瞍(méng sǒu):盲人乐师,周代多由盲人担任乐官

三、现代译文

(逐章白话翻译)

> 第一章:

> 开始规划灵台时,精心测量细经营。

> 百姓齐心来建造,短短数日便落成。

> 文王声明不急迫,民众自发如子勤。

> 第四章:

> 鼍皮大鼓声隆隆,盲人乐师奏颂章。

> 钟磬和谐鸣辟雍,君王德音永流芳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全诗四章采用""的直陈手法,形成"-景观-礼乐"三重递进:

  • 首章突出"民子来"仁政效果
  • 二三章用"濯濯"翯翯"叠词描绘生态和谐
  • 末章以多重乐器意象完成礼乐升华

# 2. 思想内涵

通过灵台、灵囿、灵沼的"三位一体",体现:

  • 天人感应:建筑象征天命所归
  • 君民关系:"不日成之"暗含《孟子》"民偕乐"思想
  • 礼乐制度:钟鼓意象预示西周雅乐体系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建造年代

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灵台建于文王受命七年(前1058年),正值:

  • 周国势力扩展至三分天下有其二
  • 通过天文观测确立伐商合法性

# 2. 考古佐证

陕西长安灵台遗址发现:

  • 夯土台基残高8米,符合"之营之"描述
  • 出土卜骨与青铜礼器印证祭祀功能

六、延伸探讨

# 1. 作者争议

汉代郑玄认为系周公追述之作,现代学者提出:

  • 可能源自西周乐官集体创作
  • "无名氏"体现早期诗歌口头传承特征

# 2. 文化影响

  • 成为后世皇家园林(如汉代上林苑)的范式
  • "庶民子来"典故常见于儒家治国论述
  • 杜甫《同诸公登慈恩寺塔》明显受其空间叙事启发

# 3. 天文考古

近年研究指出:

- 台址朝向符合冬至日观测需求

- "虡业维枞"可能与圭表测影有关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潜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烈文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