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水仙子
作者:乔吉(元代散曲家)
原文:
*眼中花怎得接连枝,眉上锁新教配钥匙,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。
闷葫芦铰断线儿,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。野蜂儿难寻觅,蝎虎儿干害死,蚕蛹儿毕罢了相思。*
---
注释:
1.连枝:连理枝,象征恩爱夫妻
2.眉上锁:紧蹙的眉头如锁
3.描笔儿:画笔,喻指记录情感的媒介
4.蝎虎儿:壁虎,古人认为其能"守宫"洁
5.蚕蛹儿:化用"蚕到死丝方尽"
白话译文:
眼中并蒂花怎能再续连理?紧锁的愁眉需新配钥匙解忧,提笔勾销这伤春心事。
如闷葫芦断了线索,锦绣鸳鸯错配了雌雄。野蜂踪迹难寻,壁虎空守成灰,蚕蛹终断了相思丝。
---
1. 意象群构建
全曲以"-锁-笔-葫芦-鸳鸯-蜂-蝎虎-蚕蛹"八组意象形成隐喻链:
2. 修辞手法
3. 音乐性分析
该曲属"双调·水仙子"宫调,按《中原音韵》应押"思"韵,原文中"、匙、事、儿、雌、死、思"严格押韵,呈现"韵-疏韵-密韵"的节奏变化。
---
1. 作者生平关联
乔吉(1280-1345)终身未仕,其散曲多写青楼恋情。此曲可能创作于其晚年旅居杭州时期,反映元代文人"抑下僚"普遍心境。
2. 社会文化语境
元代礼教松弛与科举中断的双重影响:
3. 曲体演变地位
此作代表元代后期散曲"化"倾向:
---
1. 与关汉卿比较
关氏《沉醉东风》直白热烈,乔作更重含蓄隐喻,体现元曲从市井向书斋的转变。
2. 与李清照词对比
同写闺怨,李词"比黄花瘦"尚存希望,乔曲"蚕蛹毕罢相思"则彻底绝望,反映宋元女性书写差异。
3. 后世影响
明代冯梦龙《山歌》继承其方言运用,清代纳兰性德《饮水词》发展其意象叠加手法。
---
1.女性主义阅读:被"钥匙"别对雄雌"的被动处境
2.存在主义分析:"闷葫芦铰断线儿"沟通困境
3.生态批评:自然意象的异化使用反映人与环境关系